资金筹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法定程序,从不同的资金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全过程。无论其筹资的来源和方式如何,其取得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即企业的资本金;另一种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即企业的负债。随着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我国企业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集。
  近些年国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众多的金融机构、资金筹集方式让企业眼花缭乱、无从选择,而不同筹集资金方式以及管理模式所获得回报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如何剖析其中内在关系,笔者认为必须要综合分析和科学选择合适的资金筹集方式和运营模式,才能*5限度的发挥内部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合理选择资金筹集方式的因素
  随着近年来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取得快速发展,2013年“金融国十条”发布,私营银行即将推出,国内金融机构类型和总量不可同日而语,企业融资的渠道日益丰富,但总的来说,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仍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类,其中: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积累,企业通过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在扣除成本、费用及税费后的盈余,就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还可以向中国银监会申请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利用自身独立金融平台,或者借助国内信托公司搭建平台,实现集团内部各独立法人公司间的资金内部流动,解决“存贷双高”问题,降低融资成本。而目前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且融资方式的创新速度也在持续加快,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说企业融资的方式和途径多而繁复、千差万别,比较常见的方式有股东直接投资、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票据或者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买方信贷,另外还有政府补贴、技改贴息贷款等,这些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股东背景、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在具体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把控底线”,无论何种外部筹资,最终资本确认为权益资本或债务资本,如何合理安排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比例,是考验一个财务团队的重要指标,如果融资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账期到期较为集中,很可能造成企业股东失去控股地位,或者把企业陷入瞬间失血的境地,所以企业在决定筹资方案时要考虑对现有资本结构的未来影响,根据企业资金状况、项目预算以及未来融资市场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择*3的方案,确保企业稳定运营的底线不突破,构造企业合理的融资结构。
  二是“量出为入”,融资资金是要用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中,因此企业筹资规模和节奏还是要服从于企业投资方案,企业有权部门在决定资金筹资等事宜前,应该明确企业的投资方案,以此为基础,再综合分析当前行业发展周期、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未来发展潜力等,采用数据模型测算,尽量准确、客观地预测资金投入量,合理确定年度筹资计划规模,既要保证项目资金需要,还要防止筹集资金冗余,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过量负担财务融资成本。
  三是“跟紧风向”,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仅仅做金融机构提供的方案选择题,而应该能掌握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国家的金融政策变化,安排有专人研究市场和获取信息情报,从而掌握主动权择优制定融资方案,写一篇融资好文章。
 
  二、协调资金筹集与运营的基本原则
  一般意义上讲,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生产运营的前提,资金运营则是对各项资产的科学配置,重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努力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两者虽指向不同、但却紧密联系,资金筹集是以保障资金供应并控制筹资成本为目标,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5限度的促进资本增值。因此只有提高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内部协同效应,才能收到*3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成效。笔者认为若要协调处理两者关系,应始终坚持好以下三原则:
  一是风险最小原则,资金筹集是为了通过适当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收益,企业项目运作具有政策、市场、技术等等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企业在拟定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资金运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要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并预先做好准备以覆盖可能存在的投资损失,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保障预期收益的实现。
  二是成本可控原则,拥有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在将筹集资金投入营运前,要考虑筹资成本,综合比较之后方可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提高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确保成本结果*3。
  三是项目配比原则,企业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配套资金规模、属性都有一定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之匙,在筹集资金时必须要先从资本运营项目方案出发,把握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来拟定筹资方案,以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实现。
 
  三、提高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协同效应的几点建议
  协同效应简单地说是“1+1>2”的效应,良好的资金筹集与运营会在企业内部产生协同效应,这就是企业在资金筹集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阶段能共同利用好同一资产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为此,企业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重在“盘活存量”,深挖企业内部融资能力。成本*3、风险最小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来自企业内部。内部积累资金筹集风险较小,仅承担股东的再投资沉没成本;通过内部调配资金,特别是通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来实现内部融资,可以激励企业集团各子公司间更加注重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内生源动力,企业实力增强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市场形象和资信水平,为外部融资打好基础。
  二是要努力“用好增量”,提高资金投资效率。首先是能把握好金融机构带来的融资鸦片,防止过量融资以及过量融资带来的产业野蛮生长,导致整个行业的周期性走弱;其次要能把握好对新增项目资金的运营管理,前提是做好项目设计的优化工作,要能科学合理安排各阶段的资金投入量,并给予全程动态跟踪,确保新增资金不闲置、不浪费,提高有限资金拉动企业经济增长的能力。
  三是要严控“资金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经济景气度较高时,风险被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流量所掩盖,或许风险尚不明显,但随着市场走弱,先倒下去的往往是资金风险把控不好的企业,因此企业要在资金的运营管理政策中明确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防止过度融资、野蛮生长,一旦发现异常,要根据风险处理流程,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坚决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