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这个时下火热的词语又成为总理座谈会的焦点。
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李克强说,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实施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克服多重困难,保持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未来在结构性改革问题上,总理认为,需要从供需两端双向持续发力,不能“一头沉”,要做到经济发展动能的平稳换挡。
在供给方面,李克强还特别提到要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对此,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减税有利于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刺激投资,提高消费者的收入刺激消费。
供需双向加大改革力度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说,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的挑战风险不可低估,我们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用改革的办法综合施策,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应该怎样研判现在中国经济?参与此次座谈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不久前在一次演讲中直言,前三季度累计GDP增速是6.9%,政府的目标是7%左右,6.9%并不是太差。但要仔细分析,6.9%增速的背后是什么。在李稻葵看来,最值得强调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出现了“新陈代谢”放缓的现象。
“经济和人一样,要新陈代谢,什么意思呢?不符合中国经济的企业要被抛掉,新企业要加速,这才是经济发展之道。”李稻葵说,但现在的情况是钢铁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还在苦苦挣扎,就为了挣几毛钱还在从事生产。
李稻葵的表述,也说明了为什么近段时间来中央多次强调“供给侧”改革——只有从供给层面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更好地改善国内产业结构。本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此次会议将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
在总理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明年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他特别提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定决心提升改造传统动能。要“两头促进”,不能“一头沉”。
对此如何理解?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个交接棒过程,“百米比赛中,交棒和接棒的运动员都要保持一定速度,平稳交接,才能出好成绩,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就正在中国经济的赛场上进行这一过程。”
李稻葵认为,按照目前的态势,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还是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
以结构性减税促供给
11月,中央高层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这一词语又出现在了总理座谈会上。李克强为此给出了打开供给侧之门的一把钥匙——结构性减税。
李克强说,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用,扩大有效供给。
这也是以滕泰为代表的供给派经济学家一直以来呼吁的事情。滕泰认为,假设明年能减税3万亿元,并通过增发国债的形式吸纳社会闲置资本以弥补财政缺口,未来在经济出现过热或者通胀风险时再通过还债来熨平经济周期,可以实现一箭多雕。“通过减税、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行政成本的约束,给企业减负是刺激经济恢复增长动力的最短期和最有效的措施。”滕泰表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俏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无论从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来看,还是从中央政府颁布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效果来看(比如清理收费,特别是清理一些面向小微企业的收费等),都已使得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有实质性减轻。
近期的政策依然在向此方向倾斜。12月3日,三部委发布《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及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通过PPP等多种方式,整合发展返乡创业园区,降低创业成本。落实完善鼓励创业的用地支持、税费、租金减免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适当放宽用电用水标准,吸引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入园创业、集群创业。
我国减税空间仍然较为充足,且需根据经济结构现状进行调整,这是专家们的一致看法。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为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一些全球知名品牌、质量领先、行业领先的商品,还有包括农产品、工业品等各国有代表性的特产,都可以考虑纳入消费税减税范围。
中国结构性减税的*5硬骨头是营改增,在国内许多行业实行营改增之后,这项改革现在进入到了难度*5的金融和房地产领域。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最迟明年,我国有望全面推行增值税。财政部此前曾做过测算,营改增全部到位之后,全国减税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这可以看成中国减税的一个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