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是2016年政府想要治理的一大问题,而这类依靠政府支持和贷款存活至今的企业,仍然看不到恢复生机的希望,而治理僵尸企业的问题上,地方政府才是“捉刀手”。
“一刀切”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想法,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对于清理“僵尸企业”一刀切的做法,有人发表了不同意见。
谁?重庆市委书记黄奇帆。
2月22日,重庆市确立了该市国资系统下200家“僵尸企业”的清理方案:对可重组或稳步退出市场的,盘活沉淀的贷款;对必须破产清算的,不搞“一刀切”式的大规模退出,防止处置不当引发新的风险。下一步,或复制渝富模式,可能会与当地银行业“打包”谈判,把沉淀在“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释放到新型产业。
这样的做法似乎更有利于处理现在的局面,因为不搞“一刀切”的做法,很好的避免了因资产处置不当,而引发新的风险。懂经济的黄奇帆甚至因此成了“网红”。
黄奇帆究竟做了什么,显得跟其他官员们不一样?
上面政策下达,一把手们就会忙成一锅粥。领导要面对的工作很多,尤其是经济这一部分,是城市的门面,也是领导的业绩体现之处。
根据经验看,地方官员喜欢搞自己的“经济模式”,不外乎搞基建投资、产业投资、申请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开发区、加大房地产投资等等,只要吸引投资,增加税收,那就对了,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干。
就是这种简答粗暴的发展模式,让城市规划也面临今天的窘境。区域的不合理规划,市场、居住小区盘根错节,为了指标而搞的“城乡结合部”,甚至每个地级市都拥有自己的开发区,为了地标建筑大兴土木,追加投资。
一句话,在“四万亿”政策的刺激之下,地方政府都学会了借钱,不管资产债务是否平衡,只知道花钱的感觉真爽,谁知道“资产平衡”是个什么东西。
当然,部分地方官员在借钱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以后还钱的事情,那是继任者应该发愁的地方。而前任不管后任,后任也不对前任负责的态度,让城市发展在负债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业绩才是重要的,比如财政收入和摩天大楼。
地方财政风险的说法也是近两年开始提出,大家逐渐认识到“地方债”带来的不良影响,也经历着中国经济现状一幕幕的疯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少数懂得资产债务平衡的官员,一步步走到台前,让大众看到他们的不一样。黄奇帆就是这么一位“干将”。
在黄奇帆的管理下,重庆成了一个“独特”的中国城市,不碰P2P,不碰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开发严格控制比例,利用金融市场搞资产重组……与大多数地方相比,黄奇帆的经济发展之路永远沿着一条线:金融不冒风险,债务控制有预判。无论是在产业、房地产方面,都尽量避免投资成坏账的可能。
常常强调的“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打破以前城市发展“步子迈得太大”的问题。资产和债务问题已经成了眼前城市发展最迫切的事情,能够考虑这一点,把重庆治理的如此之合理,黄奇帆功不可没。
2015年,全国房地产“五税”总收入约为13315.8亿元,较2014年下降3.6个百分点,近15年来增幅首次由正转负;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连续四年负增长。靠“土地财政”发展的模式宣告结束,地方发展经济的思路必须随之改变。
旧模式的城市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算好资产负债的大账,中国还需要多个黄奇帆。
当然,除了经济上“算好账”,重庆市接下来很可能会在城市治理方面“花点时间”。
众所周知,重庆是山城,土地资源是个城市最宝贵的资源。如何有效地提供土地供给,是黄奇帆要操心的事情。旧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城市喜欢“圈地发展”,圈了一块地,城市建在里面。而中央在*7的省市规划里提到的“小区街道化”,似乎给了城市规划可以“摊大饼”的思路,将相对集中地医疗、教育等资源分化,由内而外,层层发展,土地充分利用,是发展地方经济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仅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经济的思路也要进入新常态。
▎本文作者milong,来源高顿网校(金融看客)。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