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似乎总和“天价”有关,先是投向不明的再融资,再是振振有词的高管年薪。这些行为也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非议。
  2008年4月1日,1055位中国内地车主联名向保监会递交了一份请求,质疑交强险过多地分摊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请求保监会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公司高管的千万元年薪进行调查,向投保人澄清中国平安高管薪酬从交强险中分摊的数据,去掉不合理分摊的费用。
  这些车主提出上述请求的依据是,交强险是为了使交通事故受害人得到及时救助而设立的公益性、强制性保险。但2007年的交强险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实际赔款为44亿元,经营成本却高达141亿元,其中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用29亿元。而这29亿元工资福利开销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一人就独占6600余万元的薪酬,此外还有7位高管年薪超过千万元。
  天价高薪令人咋舌
  根据中国平安2008年3月20日发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有3名董事及高管2007年的税前薪酬超过4000万元,董事长马明哲税前报酬为4616.1万元,并另有2000万元奖金以他个人名义直接捐赠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总薪酬折合每天收入18.12万元,刷新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6纪录。
  马明哲2006年的税后薪酬为1338万元,以此计算,他的收入在一年间暴增了数倍,而同期中国平安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0.86亿元,增长仅105.5%。两者相差极为悬殊。中国平安的高薪队伍规模还很大,其中,常务副总经理梁家驹税前报酬为4813万元,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子欣税前薪酬为4770.4万元,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税前薪酬为2543.7万元,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理查德・杰克森税前薪酬为1992.7万元,副总经理顾敏慎为1558.1万元,副总经理J0hnPearce税前薪酬为1163万元。
  中国平安在2007年报中称,该公司聘请人力资源专业咨询公司,根据合理的市场水平确定并调整董监事、高管人员以及总精算师的薪酬。不过,记者在查询了与平安同为保险行业且规模更大的上市公司中国人寿后发现,其2007年薪酬排前三位的董事的年薪总额仅199万元,前三位的高管年薪总额仅975万元,还不及马明哲一人年薪的六分之一,甚至远远不如平安副总经理的水平。而在当年度,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在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三项费用控制等几项最能体现高管水平的主要数据中均旗鼓相当。
  令人很疑惑,给中国平安做薪酬咨询的公司依据的是什么“合理的市场水平”?或者我们将很快看到中国人寿也去聘请这家公司给它的高管们做顾问?
  高收益来自期权
  另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是:去年10月以来,中国平安A股价格从*6149.28元暴跌到50元附近,几乎跌去100元,公司市值也缩水近2/3,而马明哲却高薪依旧。
  据分析,马明哲的税后工资津贴/福利变化不大,*5增长来自2007年6月到期的期权激励。中国平安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上市时,就建立了虚拟股票增值权形式的长期奖励计划制度,对绩效优秀的高管及主要员工实施长期奖励计划。
  中国平安从2004年~2008年每年根据员工的绩效和贡献,经评比并报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批准后确定人选与授予份数。其中,2004年首次授予时以公司H股上市时发行价(港币10.33元)作为授予价,授出4192万份,该部分可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行使1397.33万份;另外,2005年授出1572万份,授予价为港币12.47元;2006年授出1572万份,授予价为港币21.5元。
  2007年6月,首批期权计划到期,到期日价格取2007年6月24日收盘价和前5天的股票收市价均价中的较低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平安2007年年报中并未提及马明哲等平安高层个人获授予的虚拟期权份数,只统称授予了高管们2000万份期权。
  “马明哲为什么对再融资导致平安股票大跌不心疼?为什么还轻描淡写地说公司管理者不对二级市场的股价负责?就是因为他自己的利益没受损害。”一位股民在某门户网站的留言板上写道,“他自己的期权用6月底的股价计算,当然不考虑后面的股价涨跌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内幕交易行为,跟王石的老婆在定向增发前买万科股票是一样道理。证监会只管带头大哥那种没背景的人而不敢动王石、马明哲,是典型的选择性执法。”
  有意思的是,一年多前,也就是马明哲还拿着1338万元年薪的时候,保监会官员吴定富就曾公开怒斥“国有保险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即便多次指出,也是收效甚微”。
高顿高管课程决策者的财务课程:http://www.goldenfinance.com.cn/cours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