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崇左会计税务实务相关内容左手偷税一百,右手多缴一千(一)总结如下:
  死亡虽然可怕,但大家都接受了,因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机制,不接受不行。税收不可怕,但大家都不太接受,虽然它也是一种强制性的机制。
  税收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国家和政府为你提供经营秩序的保障,理应从你的收益中分取一定比例。但是,很多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钱是我“一个人”挣的。真是“一个人”吗?如果没有国家机器的保障,没有正常的经济秩序,你哪去挣钱,比如你开个店卖商品,可能还没开张,就被抢光了。
  所以,税收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接受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合法的范围内降低税负,并从心理上接受得快乐一些。电子工作出版社推出一本书,叫《节税工程——颠覆纳税筹划》,讲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和全新方法,它就是“节税工程”。这一新生事物,可以让你节税,并快乐地接受税收。笔者是该书作者,也是“节税工程”理论体系和方法的创始人。我们今天对此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现状——左手偷漏税一百,胆颤心惊右手多缴税一千,浑然不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企业税收现状让人惊心,也让人汗颜——“两本账”成看家本领偷漏税,在不少的企业中存在。
  站在企业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高收益”的行为,但同时,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偷漏税一旦东窗事发,偷的漏要补上,还将处于偷漏税额一至五倍的罚金。对于直接责任人(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还有牢狱之苦,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和一至五倍的罚款,可谓是钞票和自由双双失去。
  企业偷漏税行为花样百出,但最常见的是“两本账”,一本账是真实的,一本账是假的。假的给税务部门看,假账上面少列收入,达到少缴流转税的目的,多列支出,让企业“被亏损”,达到少缴和不缴所得税的目的。与之相应的,还要让企业“总盘子”显得小一些,连资产额也隐瞒一部分。当然,其他税种也有人偷,比如土地使用税,就是通过隐瞒土地实际使用面积来偷漏税,明明租了一百亩地开工厂,却只早报十亩。
  我们在给企业做咨询时,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今天拿出一个报表来,营业收入少得可怜,营业成本高得离谱,利润更是微不足道甚至亏损严重。明天呢?又拿出一个报表,收入多,成本低,利润可观,资产状况良好。一了解,才知道前一个报表是给税务部门的,后一个报表是给银行的。在税务局,企业要叫穷,以便少缴税,在银行,就要说自己有钱,甚至打肿脸充胖子,表明自己有偿还能力,以便贷款更容易。
  我在这里要让企业老板和财务负责人思考两个问题:
  .这些税一定需要通过冒险去偷吗?
  .不偷税达不到少缴税的目的吗?
  事实上,不偷税也可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何必去偷税漏税呢?
  多缴税比偷漏税更普遍说得夸张一点,现在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偷税漏税行为。但在这些企业中,百分之九十陷入了这样一种误区:左手在偷漏税,右手却在多缴税!而且,多缴税情况还相当普遍!我所在的四川川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曾经对一百家企业做过调研,我们惊奇地发现:偷漏税的企业只有25家,而多缴税的企业,却在75家以上!很多企业,多缴的税是偷漏税的好几倍!
  为什么会偷漏税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为了利益。但为什么又会多缴税呢?就不是利益问题了,而是智商问题!企业申报税上去,税务部门原则是照单全收,多缴了也不会退的,因为你根本就不具备退的条件。而你偷漏的,则是百分之百叫你补上,还罚款判刑。多缴税,一是老板不懂,二是财务人员笨,所以说是智商问题。
  举个例吧:某企业销售大型设备,这些设备是卖往西北地区油田,运输费很高,占到销售收入的20%。这家公司想方设法偷税,包括少列收入,多列成本等,每年偷税额有三至五百万元。但同时,这家企业却又在多缴税,多缴的税却高达两千四百万元。为什么呢?原来,他们是自办运输,运费从客户处收取后,也记入了“主营业务收入”,一并缴纳17%的增值税,这家公司某年销售收入近十多亿,运输收入两亿,运输收入缴的增值税高达三千四百万(2亿ⅹ17%=0.34亿)!其实,这个运输收入,是可以按照3%缴营业税的,17%和3%之间,可不是一点点差异啊,而是两千多万!按3%计算缴纳营业税是2亿ⅹ3%=0.06亿。这中间两千四百万的差额,就是多缴的税收!后来,在我们的建议之下,这家公司独立成立了一家运输公司,按3%纳营业税。
  “左手偷税一百,右手多缴一千”,这就是智力成本!
  企业家大多不是说财务的,他们不懂,情有可原。但财务负责人不懂,就无法原谅了。财务人员不懂,一方面是不肯钻研——反正老板也不懂,我没做好,他也不知道!另一方面,可能确实是他们未想到好的方法。有一个财务经理有一次来听我们讲节税工程课,他听了后对我说:“原来我们一年多缴了好几千万啊!幸好今天老板没有来听课!”
  左手偷漏税,胆颤心惊;右手多缴税,浑然不知!这应该成为历史了。
  专家——闭门造车,“纳税筹划”穷途末路税法改革,“筹划专家”措手不及纳税筹划曾经风行全世界,但由于闭门造车者多,如今这一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关于纳税筹划的理论和图书,实在是多得让人有点无法忍受了。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些书的质量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雷同。
  走进书店,到税收书架前一看,眼花缭乱的,不懂的还以为纳税筹划知识已经丰富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但是,懂的人翻开一看,每本书内容都差不多,只要是带着“纳税筹划”或类似字眼的图书,都介绍着几乎一模一样的概念、原理、平台、方法。这样的书,你买一百本不同作者写的回去,只有*9本你看得下去,因为其他的都好像是抄*9本的。
  (2)筹划沦落为一种技术真正做好纳税筹划,必须对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有非常深入的认识,能够从分析经营流程过程中找到降低税负的突破口。与其说纳税筹划是财税人员的事情,不如说它是管理人员的事情,与其说纳税筹划图书是节税书,不如说它是管理书。
  纳税筹划是一种管理思想。然而,一本又一本纳税筹划书,却让这一思想沦落为一种技术了。翻开一本厚达五六百页的纳税筹划图书,提炼一下的话,内容不会超过五页纸。因为这样的图书翻来覆去讲的就是几种切入点,几种技术。这些切入点和技术,再简单不过了,切入点如税基切入、税率切入、税收优惠切入、纳税主体切入等,技术则如分离技术、转嫁技术、缓缴技术、抵免技术等。
  (3)脱离实际把一种复杂的管理思想,总结为几个简单的切入点和几种技术,本来是一件好事情,这样有利于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更多普通工作者掌握并运用。
  然而,写这些书的纳税筹划专家们却走入了另一种歧途:为总结而总结,远远脱离实际,根本不实用。
  年6月,我所在的四川川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做过一次不具名的纳税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让人啼笑皆非。99%的财税人员读过纳税筹划方面的图书,其中80%的人至少购买过一本纳税筹划图书,但是,在接受调查的人中间,98%的人根本不认可书中的方法。
  面对这种“学不致用”的现象,我们在网上进行了交流,有很多财税人员参与了对话。下面是典型的对话:
  ——问:“你不使用纳税筹划方法,那怎么实现节税呢?”
  ——答:“偷税啊,偷税来得简单,立竿见影,而且效果显著。纳税筹划?筹划下来节的税,还不够人工工资!”
  ——问:“偷税不是要受到处罚吗?”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