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方法
  1.对虚拟资产挂账。
  2.对营业外收入或补贴收入进行调节。
  营业外收入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所以,营业外收入常常成为对利润进行调解的工具。
  3.通过调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编制虚假报表。
  有些公司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前者隐瞒潜亏进行一定的处埋,后者隐瞒利润。年报不实的上市公司在应收款或其他应收款方面做文章,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把一些难以收回的应收款挂在账上,以虚增资产。此外,其他的一些公司夸大其他应付款,从而达到避税或降低税收的目的。
  4.变更会计政策。
  5.通过调节存货价值来进行利润操纵。
  存货计价采用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以及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
  6.利用计提手段来调节利润。
  7.对费用进行调整,以虚增利润。
  对当期费用进行调整,可以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在实际处理中,一些公司经常利用“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进行调账,在以后年度逐渐进行分摊,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8.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1)虚构经营业务,人为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和进行股权置换。
  (3)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4)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用,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
  微博说
  @指尖上的会计:对美的追求不仅有“清水芙蓉”,也有“巧夺天工”。人们对财务报告“美”的要求与此类似。天然去雕饰的数据固然可信可靠,但有时却未必可取。财务报告要展示的会计数据有时恰恰是企业丑的一面,而这丑的一面或许并不能代表了企业的真实形象。若如此,对财务报告进行一番不出格的化妆,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指尖上的会计:如同女孩子化妆,现实中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对此,我们不能因为心理上反感就一概否定。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利益各方而言,进行财务报告粉饰会比提供原始、真实的财务报告更有利。但粉饰财务报告要有“度”的节制与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不出格、不冒险、不存心欺诈,这是财务化妆术的底线。
  @指尖上的会计: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时,不仅要考虑手段的合法性,也应顾及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那些貌似合法但不合理的化妆技巧,会计人员应谨行,不要惹了众怒。从长远看,大众心理上不能接受的,却又合法的会计“技巧”是不能持久存在的,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修订法律限制它。会计准则总变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指尖上的会计:粉饰财务报表说白了就是把利润做大。粉饰的手段不外乎虚增收入、掩藏成本。被虚增的收入因为没有现金流入,一定会在账面体现为应收账款。被掩藏的成本因为没有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一定是在存货中虚挂。搞清楚企业是否粉饰报表不难,一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看看债权是否真实存在;二是盘点存货。
  @指尖上的会计:虚增收入有几种常见方式:*9,提早确认,寅吃卯粮,只要交易真实存在,还算能容忍;第二,联合几家外部公司转圈倒货,为做收入而折腾,好在代价不大;第三,虚构合同,凭空捏造收入,这是最令人痛心的,公司为这点假收入要承担流转税和所得税。即便理由千般,经营者也不能因虚增收入让股东受损。
  @指尖上的会计:收入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故事你清楚吗?某医药企业刚上市时收入10亿,董事长提出明年做到40亿。这样大跃进靠谱吗?但他真做到了。办法是在各地收购一批医药企业,一看规模还不够,又收购了一批医药销售企业。合并报表后,收入真到了40亿。祸根也埋下了,收购的企业能盈利者寥寥。这是不是叫打肿脸充胖子?
  @指尖上的会计:落到资产负债表上,潜亏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高估资产,其二,低估负债。负债潜亏大多表现为账外负债和预计负债。因低估负债易导致因债权人追讨而露馅,企业较少操纵负债炮制潜亏。高估资产则“安全”系数较高,成为了企业操纵盈余的主要手段。因而潜亏主要体现在了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科目之中。
  @指尖上的会计:做假账为了骗谁?主要是三骗,一骗税局;二骗银行;三骗潜在投资者。事实上这三类人或机构被骗前都居于主导地位,完全有手段不被骗到。税局可统一招标事务所做税审,审计费采用基本收费加补税分成,如此一来谁还敢偷税。银行也可委托审计,审计费计入融资成本即可。风投觉悟早,尽调环节已经有审计了。
  @指尖上的会计:凡做假账就会留下痕迹,为了到时让假账有得解释,有经验的会计在做账时会对摘要与自制凭证模糊化处理,对事项描述故意语焉不详、欲言又止。对审计而言,这种一眼看不透的支出需要格外留心,不妨列作审计重点。这么说来,不清不楚的假账不过是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已,更离谱的假账是不做账,让你无从查起。
  @指尖上的会计:2000年以前,为了制约上市公司耍手段做大利润,监管部门决定让上市公司营业外利润计入“资本公积”。于是,“资本公积”成了装非经营利润的“筐”,里面的内容越来越多。折腾了几年,没起到什么作用,又恢复了“资本公积”的本来面目。想想都觉得可笑,一水的专家学者就想出了这么一条小儿科的主意来治理上市公司搞盈余操纵。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