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差异分析
  (1)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的人(债权人、政府机构等)提供可靠、有用的各种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有效的决策。而所得税会计是以保证国家税收为目的,为国家税务局和纳税企业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
  (2)会计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税务会计虽然也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但是税务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在特定情况下要以收付实现制来修正,以保证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更加科学合理。
  (3)原则运用的不同。一是历史成本原则。财务会计在强调历史成本原则的前提下,如果可以做到准确而可靠的计量,也可以运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所得税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可以避免会计核算过程出现的大量纳税调整事项。二是谨慎性原则。财务会计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税务会计则完全否定谨慎性原则,更加强调实际发生原则。
  2.资产计量的差异分析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取得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但后续计量时存在以下两点差异。
  a.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税法中除某些按照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情况外,基本上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另外,税法还就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作出了规定。
  b.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一税法累计折旧
  (2)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a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夹断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作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b.后续计量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财务会计而言,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所得税会计则以成本计量。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财务会计上,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所得税会计以成本计量。
  4.其他资产
  (1)投资性房地产。按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房地产,其计税基础的确定类似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2)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有关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后,其账面价值会随之下降,而税法规定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计税基础不会因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变化,造成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后,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初级实务、高级实务、税务处理、技能拓展、全面会计实务等资讯。在线会计实务试题,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精品网课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会计实务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的会计入门基础知识,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会计实务精彩推荐: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知识详解会计人必看知识!如何做会计报表财会专家解读:会计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