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的考试难度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要走神,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初级知识点审计证据,关于审计证据的含义及作用你知道吗?不清楚的可以继续往下看啦。
 
审计师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全部信息,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作用:在审计工作中,确立审计目标,然后围绕审计目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以审计证据证实审计目标,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
  1.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根据
  2.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结合案例分析题)
  (一)审计证据按其形式不同分类
  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可以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或电子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环境证据。
  1.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有价证券和现金等。实物证据是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取得的,用以确定实物资产的存在性。但资产的所有权归属、资产的质量和分类还需要取得其他的审计证据。
  2.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往往是审计证据中的主要部分,数量多、来源广。
  3.口头证据
  在取得口头证据时,应将其转换成书面记录,并取得提供证据者的签字盖章。一般情况下,口头证据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4.视听或电子证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此类证据将成为经常运用的审计证据。
  5.鉴定和勘验证据
  鉴定和勘验证据是指因特殊需要审计机关指派或聘请专门人员对某些审计事项进行鉴定而产生的证据(例如票据真伪)。这种证据实际上是书面证据的特殊形式。
  6.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一般不作为主要证据,但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事项所处的环境。(如:经济形式、地理位置、管理状况)
  (二)审计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分类
  审计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1.亲历证据
  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工作时亲眼目击、亲自参加或亲自动手取得的证据。例如,审计人员监督财产物资盘点。
  2.内部证据
  例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其他单位填制的书面资料,如其他单位填制的发票、收据、对账单等。
  3.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取得的审计证据,包括其他单位陈述和外来资料。其他单位陈述是指其他单位应审计人员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所寄存的财物的说明、经济业务往来情况的说明等。外来资料是指审计人员从其他单位取得的证明审计事项的凭证、账目、报表、合同、文件的摘录等。
  (三)审计证据按其相互关系分类
  证实某一审计目标需要一系列的证据,按这些证据间的关系可将证据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1.基本证据
  基本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有重要的、直接证明作用的审计证据。基本证据与所要证实的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账户余额证明资产负债表金额的正确性。
  2.辅助证据
  辅助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具有间接证明作用、能支持基本证据证明力的证据。环境证据通常作为辅助证据。
  取得基本证据最为重要。但是要获取充分、可靠的证据体系,单靠基本证据是不够的。
  三、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
  1.适当性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2.充分性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但并不是说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审计人员应考虑取证的经济性。但对于重要事项,不应以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证据的难易程度为由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
  知识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证据(第二节)
  3.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审计人员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四、审计证据的决策
  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整理与分析构成了审计证据决策的全过程。需指出的是,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整理与分析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环节,相反,它们时常交叉进行。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和分析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第六章)
  (二)审计证据的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证据的特征)
  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证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进行分析,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进一步取证。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分析时,应当关注下列方面:
  (1)一种取证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可能只与某些具体审计目标相关,而与其他具体审计目标无关;(例如实物证据)
  (2)针对一项具体审计目标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者获取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例如证明真实性目标)
  如果证据之间相互矛盾,就应收集更多的相关证据加以判断。对那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资料应予以舍弃。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一般来讲,受个人支配程度越小,被篡改和伪造的机会越少,证据就越可靠。因此,通常情况下:
  (1)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比较可靠。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三)审计证据分析的方法(一般了解)
  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审计证据整理分析的方法有:分类、计算、比较、小结、综合。
  (四)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一般了解)
  审计人员应围绕审计目标决定收集和筛选哪些审计证据。一般说来,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如下:
  1.风险因素
  根据取得的证据得出某种结论或提出某种审计意见时所承担的风险。在综合审计证据时,要充分考虑此类证据体系的完整性。
  2.成本效益因素
  审计人员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3.重要性因素
  判断证据是否重要就是指某一审计证据对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是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证明同样性质的问题,金额大的审计证据比金额小的审计证据更重要。而证明不同性质问题的证据相比较,证明违反财经法纪的证据比证明会计核算差错的证据更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审计证据的全部解答,想要了解更多审计师知识点可前往高顿审计师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