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的发展状况介绍

在1913年,中国的以为顾澄教授翻译了统计名著《统计学之理论》 (Yule, G.U. (19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tatistics. Charles Griffin, London),这是英国统计学家尤尔在1911年新出版的关于描述统计学的著作,也就是英美数理统计学传入中国之始。之后有1922年翻译英国爱尔窦登 的《统计学原理》、1929年翻译美国金氏的《统计方法》、1938年翻译鲍莱的《统计学原理》、1941年翻译密尔斯的《统计方法》(Mills, F.C. 1924. Statistical methods. 3rd ed. Henry Holt & Company, New York)、《经济和商业应用统计方法》(Mills, FC: Statistical Methods Applied to Economics and Business, New York: Henry Holt & Company, 2nd ed., 1938)。密尔斯的著作对中国统计学界影响较大,曾被推崇为统计学范本。
  R. 费歇尔的理论和方法也很快传入中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就作为农学系的必修课程,最早有1935年王绶编著出版的《实用生物统计 法》,随后有范福仁著于1942年出版的《田间试验之设计与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杨纪柯在介绍、推广数理统计学上作了大量工 作。1963年他与汪安琦一起翻译出版了G.W. 斯奈迪格著《应用于农学和生物学试验的数理统计方法》,同年,他编写出版了《数理统计方法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
  接着,郭祖超的《医用数理统计方法》(1963)、范福仁的《田间试验技术》(1964)、《生物统计学》(1966)、赵仁熔的《大田作物田间试验统计 方法》(1964)相继问世。到了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数理研究所数理统计组先后出版了《常用数理统计方法》(1973)、《回归分析方法》 (1974)、《方差分析》(1977)、《正交试验法》(1975)、《常用数理统计用表》(1974)。薛仲三的《医学统计方法和原理》 (1978)、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研究组的《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1978)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数理统计方法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
  197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在四川峨眉召开了统计教学、科研规划座谈会。会上明确提出“统计工作部门应该更好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这以后有关统 计学的教材与论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1979年*9版、1988年第二版)、贵州农学院主编 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1980年*9版、1989年第二版),林德光编著的《生物统计的数学原理》(1982)、张尧庭、方开泰编著 的《多元统计分析引论》(1982)、莫惠栋编著的《农业试验统计》(1988年*9版,1994年第二版)、明道绪主编的《兽医统计方法》 (1991)、吴仲贤主编的《生物统计》(1994)、俞渭江、郭单元编著的《畜牧试验设计》(1995)等,译著有:杨纪珂、孙长鸣翻译出版的R.G.D.斯蒂尔、J.H.托里著的《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适用于生物科学》(1979),关彦华、王平翻译[日]吉田实著《畜牧试验设计》(1984)等。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统计电算程序SAS,SPSS等的引进,统计学在中国的应用与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高顿网校小编赠言:为明天做准备的*4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10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