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泡在高顿部落上,2017年刚过,某些躁动的财务人开始不安分起来,刚好便于搜集信息,问问那些关于辞职、求职、投简历的事。
 

 
发现很多人有相似经历,比如将自己表现一般的面试归咎到面试官头上,将平平无亮点的简历归责到公司企业的眼光之上。说实话,中国企业的人事、HR的确发展有限,没有那么些个性化发现人才的例子,但不可否认,应聘者自身同样存在许多需要改正的问题。
一位从业逾10年USCPA证书刚到手的财务老鸟,受邀参与了此次谈论,在他近15年的财务工作中,做过会计、出纳、总账先生和成本,还有3年的人力资源岗位给,可以说是样样精通了,目前就职某国企财务一把手。
(工作方向考虑海外发展,加上工作需要。目前负责一中美合资项目,工作内容上多需要用到USGAAP,申请USCPA考试后,一年时间晋级美国注册会计师,带人、带项目、带团队,能力游刃有余。)
3年人资,10多年财务,招聘网站查阅简历近万份,面试没有1000也有800(参与多次大型招聘会),结合求职者的面试情况与猎头的沟通,加上人资同事的几点建议,总结得出多数求职者有以下几个毛病,
1、喜欢疯狂投简历
某些招聘网站推出岗位与简历匹配度功能,这一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筛选了很多匹配度较低的求职者,但仍有求职者不考虑匹配度肆意“撒网”,有些都不到50%,从另一方面看出许多求职者对自己的定位尚不明确,没有清晰的职场规划。
2、简历随意拼凑,前后重复或矛盾
财务人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及知识技能储备,一些该有的技能与证书是上岗的“必需品”,拿别人的经历或荣耀来填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算上岗也不能胜任工作。甚至一些简历,工作时间前后矛盾,或者有一段空缺自己还不知道,面试官问起来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3、简历自我介绍华而不实
不仅简历华而不实,现场自我介绍和打嘴炮一般,不注重语速、吐字是否清晰等问题,只能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词语表达对工作内容的描述,没有精炼后的业绩,经不起面试官的轮番轰炸。
4、工作经验说不出重点
用人单位恰好在意的就是工作经验,如果这一块没有很好的形容与表达,那面试的意义何在?一些求职者工作经验概括除了“负责日常部门事物”或“成功对接与XX项目”就是“负责工资账务工作”等,这样的经历经验,谁愿意看?连问都不想问···
5、同公司投多个岗位
某个公司招聘集团财务经理、区域财务总监、某某项目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财务预核分析经理,然后很多人都投了多个岗位,你说让他面试财务经理还是储备干部呢?
6、同一岗位天天投
网站有自检记录功能,HR每天要处理几十、几百份简历,有些HR会反感这样的操作的。
7、不熟悉当前财政政策
当下财务人需要保持一颗永不停止、继续教育的学习心态,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最新财务技能与相应政策,至少国家办法了哪些法律法规要清楚,一问三不知,你当自己是来搞研究的学者么?学者也需要现代化知识框架做课题的好么?
8、不了解行情随意报价
有些简历上的期望薪资简直不可直视,毕业一年要求8000月薪,想求职个财务经理期望年薪50万,这些可以理解为不清楚城市与城市间差距的,但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掂量的清楚的吧。
我记得当初找工作,结合了自己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工作技能、行业水平、城市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所需水平等多个方面综合提出最终薪资,现在求职都只需要瞄一眼自己简历和工作城市,就可以开口要价了么?
公司的薪酬系统是根据多个维度来定的,工资条上也会呈现的清清楚楚,像一些岗位技能会加分、岗位证书也会加分、学习也会加分,总体来说,能力越强工资越高。而有些“不识数”的求职者漫天要价,将企业置于尴尬处境,如果录取了,发现能力不够怎么办?如果没有录取,最后知道能力不错却措施人才,怎么办?归根结底,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楚。
所以,很多问题来源于求职者本身,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企业HR眼光或者谈判能力的确有限,问题是双方的,但能解决的还不是属于自身的那部分问题?
当下财务求职者,在求职期间,第一点是认识自己,然后摸清行情,最后对症下药,如果不能药到病除,那就回炉重造,或者考个USCPA证书强化强化自身装备未尝不可!
 

 
▎本文作者:Luvian,高顿财经签约作者,留英海归,主业财经,副业心理。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高顿、侵权必究、不得随意更改和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