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以下为高顿网校小编在2014年11月26日为大家编写的*7偿债基金的文章:建立完善偿债基金是如今最紧急的事情
本报记者 李侠
7月11日,山东省自发自还137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功发行,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单落地的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
就在此前一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还将继续扩大。
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地区偿债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试点的推进亦应充分预估几年后债务到期时财政收入规模,合理安排偿债资金来源问题。综合考虑,建立完善偿债基金既可成为地方政府举债改革的重要模式,亦可成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成功的关键所在。
“自发自还”
考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
自2009年起开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期间经历了财政部全程代理、部分代理、退出发行兑付的渐进过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发债的变相担保色彩在逐渐弱化。
而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作为政府举债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标在于“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本质在于建设有责任的政府,消除偿债主体不清晰问题,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探索建立地方债券市场并推动其健康发展。
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要自己面对市场。由于举债和偿债主体都是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在举债时不能再做一旦偿债出现问题中央会出面予以解决或代偿的假设。在发行额度方面必将逐渐放弃多多益善的理念,转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从偿债能力角度去考虑发行额度问题。
现行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地方政府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债,债券资金实行预算管理。使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收入安排支出的部门和单位,要将支出纳入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实行项目管理。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规定实际上是对地方政府举债能力的全面考验。
偿债基金可作为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选择
政府发行债券融资,靠的就是政府的信用。但在目前市场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尚存疑问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的风险状况如何?会不会出现违约?会否出现只管借不管还,最终将偿还责任再次推给中央政府?在市场看来,这些都还存在一定的未知数。
此前,在财政部印发的《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中明确,试点地区应当建立偿债保障机制。专家表示,建立和完善偿债基金或减债基金实乃地方当务之急。
在这方面,宁夏中卫市通过金融市场的倒逼机制走在了政府举债体制改革的前列,为市场树立了一个典范。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开始,中卫市的政府偿贷基金制度正式运行,确立15年为一个周期,初始偿贷基金为7000万元,每年以8400万元的固定新增额度不断累积,15年可积累投入偿贷基金98.7亿元,用于偿还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本金和利息,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偿债能力。为确保偿债资金来源,中卫市每年确定将年度财政收入中的新增的部分以及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部分按照一定比例扣除,列入年度预算,滚动积累建立偿贷基金,用于支付生产性建设贷款本息。
而通过财政偿债基金池的建设也使得中卫尝到了甜头,在改变财政粗放式使用的陋习,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确立了政府信用。商业银行从逼债到主动上门贷款,诸多基础建设项目资金反而得到了保障,进而走上了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自2008年以来,中卫市GDP增速连年保持在12%,财政收入增速连年保持20%以上,形成了正反馈的良性循环。
因地制宜
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
有保障的资金来源和规范的运营管理,是偿债基金的必要条件,也是地方债走上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偿债基金可以从国债投资项目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从财政收入按年注入。无论是地方税收收入、偿债准备金等都可成为偿债资金来源,但具体安排上可以由各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必一刀切。
目前来看,地方“自还”资金构成可能仍将以地方财政和项目收益为主。由于举债投资项目具有公益性且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此,财政偿还安排的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地方债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管理。
事实止,在此次财税改革中,地方债问题被纳入“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中的一项。专家表示,建立透明预算、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等均有助于规范地方债自发自还,降低偿债资金不足等风险。
据悉,首单发行政府自主发债的广东省在偿债资金来源上,是以中央返还的燃油税替代性收入。山东省财政厅则要求各市及各省财政直管县结合本地区综合财力,提前制定还款计划。
此前,为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财政部要求各地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偿债准备金。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推进,虽然发展得不太平衡,但已有相当省市建立起了政府偿债准备金。根据审计署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已有28个省级、254个市级、755个县级政府建立了偿债准备金制度,准备金余额为3265.50亿元。
来源:金融时报 |
导航背景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简介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现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缺陷
下一篇:下一篇:2015《财务成本管理》:偿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