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象:互联网金融。近来,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蓬勃发展,为传统银行业的员工打开了一扇新的就业大门。
  就象在西方,一批新成立的金融技术公司开始改变金融体系一样,在中国,象网络支付系统支付宝、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P2P平台宜信这样的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开始挑战传统上由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而且从人才竞争角度出发,他们也已经觊觎上了传统银行现成的人才储备。“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传统银行挖人是不可避免的,”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上海仲望猎头公司的李小玉如此评价。
  突如其来的“挖人热”导致传统银行某些部门的人才突然变得抢手起来,比如那些能设计出高回报理财产品的产品经理,就是这样的热门人才。同样,有策划、推广产品经验的营销策划经理也颇受欢迎。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才至少有五年工作经验,很多来自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部门,或者类似信用卡这样的业务部门。
  需求多了,人才开始供不应求。那些从传统银行跳槽至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人至少能拿到20%以上的薪资涨幅,年终奖则视业绩表现从3到8个月工资不等,另外还有说不好什么时候就能让人提前退休的公司期权。“平均来说,那些跳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人,跳槽前在银行的年薪就在30万到40万元之间,”李小玉透露。
  不过,高薪和期权短期内并不能解决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所以按猎头公司经纬咨询的创始人李冰的说法,互联网公司也得“内部挖潜,要么内部转岗,要么提供培训”。
  有观察人士认为,在这样的内部挖潜上,互联网金融公司做得比传统银行好得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高管就直言:“银行没有做互联网金融的DNA”。到目前为止,对大多数传统银行来说,设立一个网络银行部,推出网络银行,似乎就是他们能做的全部事情了。
  目前,世界上许多创新公司都在技术层面上把传统银行甩在了身后,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圈中最火热的领域之一。国际上不少大银行为了保持竞争力,都在这方面投入巨资,要么成立孵化器培育初创公司,要么干脆把新公司买下来。然而中国在这方面走的路径不太一样,那些表现出众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基本发自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而非来自传统银行。
  不过,上海仲望的李小玉也指出,虽然互联网金融公司挖人势头很猛,传统银行却并未太过担心。一方面,他们无法阻止这样的人才流失,但另一方面,传统银行由于工作环境稳定、薪酬相对优越,仍然是每年大量毕业生的[*{6}*]雇主,所以“只有那些想接受新事物挑战的才会选择去互联网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