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同学们的要求,高顿CIIA小编整理了学霸的CIIA考试复习经历,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CIIA考试复习总结
  考试经历
  我是在2009年大学毕业前考完了5科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做了2年的航空机械维修,仍然期望到证券行业发展。所以从2011年6月份就开始准备CIIA考试。
  6月份报考了当年9月的考试,考前就是在7月份请了20天的探亲假,好好的把卷一的3门复习梳理了一下,然后继续上班,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继续复习,反正那时候我一有时间就泡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自习室里,期间把所有的娱乐活动都推掉了。
  考试之前大概有7成的信心,感觉自己的基础还算扎实,通过的概率应该还是比较大的。考完试信心就只剩下3成了,然后这次考试的确也挂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考试是机考,自己对于打字的速度过于乐观了,要调用公式编辑器,电脑操作不是很熟练,速度跟不上节奏,这里也建议对于键盘速度不太自信的考友还是选择笔试保险一点。
  第二,考前的一个多月,公司一直有项目,经常加班,特别记得11年中秋节我还在加班,当时感觉很惆怅。在上考场之前建立的自信是一个多月前的,真正到考试的时候很多知识点回忆起来又有点似是而非,不敢确定。
  然后11月份,我就把工作辞了,全心参加来年3月份的考试,前前后后复习了不到3个月,包括春节只休息了3天,就匆匆赶回上海,找了个大学的图书馆看书。特别记得那几天图书馆只有几个人,大多数都是在学校留学的老外,可能中国的春节与他们关系不大。还记得春节那几天,学校里特别冷,我盖同学的薄被子不习惯,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被冻醒的,现在想想一切都过去了。
  然后12年6月份3月的考试成绩出来了2门都过了,3月份考完以后也是感觉自己应该过了,但是信心又不太强,总是怕过不了,可能被第一次的失败打击了,有点过于保守了。
  CIIA考试特点
  CIIA和别的考试的区别,就是这个考试目前还不是很发达,所以资料量也不是很大,到考场上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这个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在于不需要太多的题海战术,题目也不会一年比一年难太多,大家几乎都是公平的;坏在考的人少,认可度相对较低,考出来,目前的形势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
  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不是金融科班出身的同学,花点钱,费点心思考一个难度较大的考试,至少可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以考带学;另一方面,毕竟我们的证券行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CIIA未来的升值前景还很难预料,如果前景非常乐观,那么这笔投资就赚大了,而亏损是非常有限的,一次就5600块,不算便宜,但是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总体上这个相当于一笔期权投资,最大的损失是期权费。
  考试体会
  总体上我认为CIIA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考试,相比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济学也不见得简单。难度主要体现在考点涉及的知识面上,复习的整个知识面非常广,几乎包括了当前金融学的所有基础问题。另外,在卷二中,对于数学基础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个在金融类的考试中是不多见的,国内的大多数经济学的还是以论述为主,计算要求相对较低。
  很多人在疑惑在金融低迷的当下,这个考试有没有价值,我以为这个不需要疑惑。首先没有一个考试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生,投资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工作,永远不要期望一次努力就可以改变终身,这不是买彩票。选择CIIA实际上就是选择未来的升值空间,当然这个证本身也有可能不值钱,但是亏损也是有限的,考试的过程也是系统学习的过程。有个考试,学习会更有计划,学习的效果也能有个检验,便于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是到现在为止,我已经通过考试了,我也不认为通过考试的人在资本市场就已经可以叱诧风云了,资本市场哪有这么简单,最多也只能说是成功的概率会高一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技巧方面首先制定一个复习的时间计划很重要,没有计划,往往节奏容易失控,最后该考试了还没有复习好。第一遍学习很难熬,对我个人而言,我是价值投资的追随者,在学投资组合管理时,我潜意识里觉得这玩意没用,但是为了考试还是要硬着头皮学,整的我很是崩溃。现在我也坚持认为投资组合管理有点扯淡,投资本质上不应该分散投资,而是应该把自己所有的资产集中到最有前途的目标上,平均主义只能让业绩归于平庸,那帮大学教授的初始的出发点假设就有问题,逻辑再对,结论也不对。
  学习新知识时,开始很难理解是情有可原的,我建议先跳过不懂的看后面的部分,等到一章或是一个部分看完了,结合后面的例题在思考可能就自然明白了。学习的过程中,感觉难熬是很正常的,我总是想我难熬的时候大家也难熬,就看谁熬得过谁,然后就熬过去了。
  我学习的时候,身边也没有这方面的搭档,自己也不是这个专业的,也没有上过学习班,全靠自己领悟,这方面有些吃力,费了很大周折,建议有条件的考友适当的上个班或者找个老师指导下,可能会更有效率。
  最后,高顿CIIA小编在此祝大家考试顺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