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一门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社会科学。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报考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高顿小编整理了一批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本文主要分享“社会行动模式”考研名词解析的详细内容。
社会工作考研名词解析
  一、社会行动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社会行动模式是指发动社区居民组织起来,针对社区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和行动方向,通过抗争的策略来维护弱者的利益,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民主和正义。
  社会行动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4条:
  1、关注社会公平、民主和正义等价值理念,反对功能和谐论的社会观念以及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2、虽然是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和行动方向,但是却采取的是冲突和斗争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策略;
  3、把矛盾和冲突理解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把结构平衡理解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4、认为个人问题是社会结构和制度造成的,避免谴责个人。
  二、社会行动模式的实施策略
  1、对话性行动
  群众与当权者对事件的解决方法有不同意见,但群众认为当权者有行使权力的合法地位,双方之间仍存在信任,并希望在正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下解决问题,主要形式有:游说、请愿、宣传等。
  2、抗议性行动
  用特别的、建制以外的方式将问题表达、处理,吸引传媒注意,暴露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之处,争取其他民众的同情与支持,以此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因尴尬、不安、内疚及良心责备而让步。主要形式有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请愿和游行、静坐和群众集会。
  3、对抗性行动
  通过组织群众,用行动直接影响对方的利益或令对方不能正常运作,迫使对方因有所损失而愿意与群众谈判。主要形式有罢工、拖欠或拒交有关费用等。
  4、暴力性行动
  这类活动大多缺乏严密组织,是情急之举,或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的反抗行为。主要形式有向有关部门人员抛掷物品、泼水、挥动武器或追打等。
  三、社会行动模式的实施原则
  1、渐进原则
  一般而言群众采取的行动是由最温和的方法(对话性行动)起步,当行不通时才提高行动的层次。
  2、争取让步而非破坏
  无论是抗议性还是对抗性,最终目的不是要破坏现行制度和环境,而是迫使当权者对话,使争取权益的群众有机会通过谈判及妥协,争取对方让步。
  3、行动的连串性
  稍有规模的社会事件都不可能靠一次行动就获得解决,而应有一连串的行动形式跟进。
  4、争取舆论支持,避免使用暴力
  大部分的社会行动都不期望用暴力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有秩序及和平的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争取舆论及公众的支持。
  5、认真考虑有关因素
  (1)群众的资源;(2)群众的投入程度;(3)社会气氛;(4)事件的本质。
  本文内容整理自《社会工作概论》等参考书籍及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社会工作考研名词解析之社会行动模式】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考研专业课】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考研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