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一门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社会科学。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报考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高顿小编整理了一批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本文主要分享“镜中我”考研名词解析的详细内容。
社会工作考研名词解析
  一、“镜中我”的概念
  “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二、“镜中我”的理论起源
  “镜中我”是在“社会自我”这个概念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
  最先提出自我概念的是哈佛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他认识到,人类有将自己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他发展了一套“自我”的类型学,将自我分成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指由于与他人的交往而形成的关于自我的感觉。
  “镜中我”理论由美国早期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首次提出来。
  三、“镜中我”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镜中我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理论之一,在小组工作中,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认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人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
  本文内容整理自《社会工作概论》等参考书籍及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社会工作考研名词解析之镜中我】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考研专业课】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考研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