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出自古罗马时期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对一位罗马皇帝的评价,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当某一政府部门或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新传考研名词解释塔西佗陷阱
  一、提出
  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出自古罗马时期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对一位罗马皇帝的评价,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二、定义
  指的是当某一政府部门或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三、产生原因
  塔西佗陷阱的产生与当下的风险社会语境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于风险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于风险治理的信心,而非对风险的定量估计。风险治理中信任的脆弱性使得公权力一旦失去大众的信任,不论事情做得好与坏,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甚至永远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四、应对方法
  为了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政府部门或组织应当
  1、强化舆情预警系统,密切监视网络舆情的波动;
  2、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主动权,稳固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正视舆论,信息发布贴近公众诉求,及时发布事件真相;
  4、巧妙化解刻板印象,避免官话和套话;
  5、培养意见领袖,塑造在新媒体场域的话语权,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
      五、名词解释版本(301字)
  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出自古罗马时期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指的是当某一政府部门或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塔西佗陷阱的产生与当下的风险社会语境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于风险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于风险治理的信心。风险治理中信任的脆弱性使得公权力一旦失去大众的信任,不论事情做得好与坏,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甚至永远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为了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政府部门或组织应当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主动权,稳固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正视舆论,信息发布切近公众诉求,及时发布事件真相;培养意见领袖,塑造在新媒体场域的话语权,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
  以上就是【新传考研名词解释之塔西佗陷阱】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明确考研的目标,坚定考研的信心。如果还想了解关于考研方面的知识,那就赶紧来高顿考研频道看看吧,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考研资料和动态哦~编编最后提醒大家,点击下方蓝色小卡片,会掉落丰厚的考研备考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