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主体根据企业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而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如果投资人能够获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比较真实的数据,则对其分析和决策都是十分有用的,但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值报酬率等指标还是有些不全面,需要增加一些盈利的结构和关联交易指标,如:非经营性损益比率(本年度非经营性损益÷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运用股权转让、固定资产处置和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交易获得盈利的情况;关联交易比率(关联交易额/净利润总额)揭示了关联交易额占整个利润总额的情况。同时,还要分析存货、应收账款、折旧和计提、主营业务现金比率和营业活动收益质量等等。
  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积累越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它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通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2.因素分析法。它是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中,以数值来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体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是比较法的发展和深化,将其中的一个因素定为可变量,而将其他因素定为不可变量进行替换,以测定每个因素对该项指标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构成指标诸因素的依存关系,再逐一测定各因素影响的程度。
  3.差额分析法。它是以各个因素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额为基础,按照因素分析法的排列和替换顺序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4.综合分析法。利用财务比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虽然可以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但不能反映企业各方面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各种财务比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分析者必须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之,财务报表提供的只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因而我们还应结合企业其他如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非财务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经济现状和未来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