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了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一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自2007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施行;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市场惯例的财会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凸显出来。即使专门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士对国际标准的了解也不十分透彻,更不用说众多的企业会计人员了。所以,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高校应承担起培养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的重任
  现在我国各高校会计类专业(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的在校大学生,正处在我国会计领域改革时期,他们的道德、文化、业务、技术素质将对我国会计事业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高校肩负起培养了解和掌握新会计准则会计专业人才的重任,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实现由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混乱、层次不清。传统的财政院校、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办会计教育,电大、夜大、函大、业余大、自考大也办会计教育。在培养层次上,我国会计教育有中专、本专科、硕士、博士,即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四大层次组成。但会计各教育层次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要改变会计学历教育混乱局面,有关部门应当给于高度重视。要明确开办会计专业的条件,并定期进行评估,达不到规定条件的必须停止招生:解决会计教育层次不清的问题:(1)各层次的学校要进行准确的定位,培养目标应明确。(2)政府要适时兴办会计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是一种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迫使会计职业教育的重心由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校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其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制订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规划。
  (二)优化课程设置一些高校会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1)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而培养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相关的课程较少,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行政管理、职业道德等课程很少开设;(2)理论课程开设较多,实践课程开设较少,没有足够的实验室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实践时间:(3)会计类专业双语课程开设较少,使会计语言产生差异,因为会计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想要吸引投资者,就要用投资者读得懂的会计语言。
  针对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归并有重复内容的课程,解决各会计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2)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和实践课的比重,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与条件:(4)开设会计专业双语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三)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一些高校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理论同实务的结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师生这间由于缺乏交流与沟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新型会计教育方法应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讨论式”、“模拟式”、“辩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还要增加一些“实操课”,鼓励学生在寒暑假走出去,到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处义务帮忙,亲身参与会计社会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弥补会计经验不足的缺陷。
  二、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保持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活力
  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新准则的培训是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是履行会计职务的必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下属会计管理部门是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广泛宣传开展会计准则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广大会计人员认识到通过培训,可使自己所学知识不断更新,始终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不致于被淘汰,从而支持、关心、投身会计继续教育之中。会计管理部门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适应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需要
  新的会计准则虽然对各行各业具体的业务内容做了规定,但我国行业众多,每个行业具体的经济业务不同,相应核算经济业务的会计也不尽相同。会计管理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的时候,就不能搞“一刀切”,应灵活多样。如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等应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单位的会计人员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培训时,应把企业会计细分为上市公司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等。培训时,不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更新,同时应培养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提高,更应培养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二)改革教学手段,提高培训的质量
  目前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手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上,有的只是制作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利用投影仪进行幻灯片式的教学,学员有了一些直观感,老师和学员也有双向交流,但学员之间却无法进行沟通,相互之间不能进行经验的交流和问题的探讨。会计管理部门应更多地将投影、电视、录像、广播、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及各种先进适宜的财务软件应用到会计继续教育中,提高会计教学的软硬件水平,从而提升培训的质量。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
  会计继续教育应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因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许多单位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营私舞弊等违纪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积极参与到伪造账表、弄虚作假、通同作弊之中。所以,对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会计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办法,对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不允许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考核、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减少违反会计
  职业道德的现象的发生,降低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的损害,以此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
  三、培养会计领军人才,提高会计队伍的国际水平
  在最近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居短缺人才的榜首。据了解,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累计突破一千万人,而在这众多人从业者当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人数的18%,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点总数的3%。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情况是:预计需要30万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约14万会员,这个数字远远未达到中国经济发展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要。ACCA大中华总监叶慧刑说:“中国内地有近1400家境内上市公司、数十万国有企业、近50万家外资企业、300万家民营企业,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急需专业规范的审计和会计服务与操作”。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缺乏的是与国际接轨、通晓国际财会界游戏规则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以通晓国际会计准则见长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也同样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壮大自身、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也将急需一大批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资本市场惯例、精通现代企业战略规划及国际化经营财会管理人才。为解决高端会计人才缺乏问题,我国在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
  (一)制订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规划
  在制订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规划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财政部已经行动起来。由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中国会计学会共同起草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十年规划”)于2007年2月发布。通过十年左右时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会计人才,在企事业财务会计管理、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理论科研领域起领军作用,推动会计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十年规划的制定,其意义是对中国目前经济生活以及其中的财会工作所给予的强力支撑,更是就高端会计人才教育问题所进行的面向未来的系统与前瞻的思考。
  (二)各省(市)、自治区积极配合,形成全国效应
  各省(市)、自治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成立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省(市)、自治区会计领军人才开发计划的制订、人才培训具体内容选择、人才培训模式的确定、人才选拔的具体实施及人才培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形成会计人才的“国家队”、“地方队”、“后备队”三个层次的梯队结构,为全国选拔会计领军人才输送人才,为本地造就会计人才和储备会计人才。
  (三)高起点选拔人才
  科学选拔基础好、有培养潜质和较高能力素质的培训对象是打造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选拔的过程中:(1)要有清晰的选拔思路。财政部为此确定了“四高和三统一”(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高素质,统一命题、统一选拔、统一标准)的选拔思路。(2)严格选拔的条件,确保培训生源的高质量。以企业类高级会计人才选拔为例,选拔对象为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通过高级会计师考试,负责企业财务工作、担任企业会计机构领导人或者后各人才,年龄在40岁以下,外语基础好。(3)要有严谨的选拔程序。除严格报名审核程序外,还应设计考试环节,将考试定位于能力测试,试题面要较宽,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分析决策能力。试卷评阅采取集中统一批阅方式,统一评阅标准,并采取二次复核程序,确保考试结果客观、公平、公正。在考试结束后,由全国高级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考试成绩优秀者进一步审核和面试,主要考察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认识、举止仪表等方面情况。经全面考核,切实挑选出素质好、功底深厚的优秀人才。
  总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事业,需要自上而下的考量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