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依据支出结果进行落实的。其主要任务是提升政府预算的服务水平,在确保预算支出合理性的基础上,认真落实预算的监督、执行等工作,并实时监控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这就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尽量做到使用较少的资金完成更多的任务,然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民,有效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1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公共财产的要求,也是满足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升预算支出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升公共产品的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财政管理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新常态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我国的政府财政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及财政管理水平,有助于落实我国各项经济财政工作,还能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机制。
  2对西方国家绩效预算的借鉴
  绩效预算是被西方证明了的先进预算管理方式。研究、学习西方国家的绩效预算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推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国际经验表明,财政部门在绩效预算改革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绩效预算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已超出财政部门的职能范围,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如,在法律保障方面,需要立法机构的介入;在行政层面,需要政府高层的支持;在保证绩效信息准确、完整等技术方面,需要审计部门、外部机构的介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等。因此,在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要加强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依靠和借助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各方面的力量,化解改革阻力,形成推进合力;同时,研究探索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3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有关精神,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树立绩效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推进试点,不断改革创新,且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3.1取得的主要成绩
  形成了绩效理念的雏形。预算绩效管理是通过把市场经济知识融入到公共管理理念中,有效降低政府财政成本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提升了财政支出的效率,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通过设置一个明确的绩效任务,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了解财政支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提升政府部门的考核质量,还可以把政府绩效考核结果与下一年的预算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财政部门之间的竞争意识。另外,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把财政部门的预算与年度工作规划联系在一起,然后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财政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最大程度地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出财政资源的有效性。
  提升了财政决策的合理性。经过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落实,有效提升了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及其管理水平,能够如实反映出绩效的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完善财政部门的管理模式,不断强化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提升政府的理财水平,不断提升财政部门的资金分配管理能力。另外,还提升了政府工作的完成效率。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在政府内部适当公开一些绩效评价结果,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提升了预算工作的公开性。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与社会各界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不平衡。从横向看,前期起步较早的地区继续加快发展,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推进;部分起步较晚的地区扎实起步,起点较高,各项工作展开;但还有部分地区仍迟滞不前,各项工作进展缓慢;从纵向看,中央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在逐步推进,省级部门的工作整体开展较快、较好,但在市、县层面相对落后,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保障不充分。从目前看,部分省、市、县财政部门已设立专门机构,但在职责上有待调整和完善;有的省虽在相关部分赋予了绩效管理的职能,但普遍人员不足。而且,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懂管理、懂业务、懂专业、懂操作的复合型人员缺失,不仅在财政部门,也包括预算部门,还包括参与评价的第三方等,在基层显得更为突出。预算绩效管理所必需的经费保障渠道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
  4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
  当前,中央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方向,《深化财税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积累了实践经验,这些都为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方针,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4.1全面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
  坚持依法理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法治性和权威性,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中切实体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定要求,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且转化为扎实的工作成效。
  4.2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绩效改革制度,明确部门的责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4.3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不断扩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在横向上将预算绩效管理扩大到本级政府的所有预算单位,又要在纵向上将预算绩效管理扩大到全部基层政府组织和基层预算单位,力争早日实现《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中提出的“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的要求。
  4.4着力推进重点绩效评价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提出的“将绩效评价重点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拓展绩效评价的模式和深度,回应社会呼声,扩大社会影响,取得社会共识,示范并带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4.5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经过科学改革绩效评价制度,我国可以创建良好的评价预算机制、绩效公开机制等,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绩效评价机制的应用,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督意识,通过合理安排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提升政府财政预算的质量。
  4.6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顺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制度层级,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监督制衡机制,合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