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来源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市场内任何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谓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投资经营、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活动中产生的风险。根据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可以将其风险来源分为三阶段分析:
  1、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随着我国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招投标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非常重要的工程承包手段。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工程承包,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投标程序。然而在投标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1)标价过低由于我国施工企业众多,许多企业没有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不明确,这就使得工程施工进入卖方市场时代。发包方往往看重的是施工企业的报价高低,而不是品牌和质量信誉等因素。因此,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工程投标的成功。就必然需要在投标中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标价。然而有些施工企业没有详细论证施工成本,随意降低了报价,这就会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2)合同管理施工企业为急于承揽到工程任务.往往在签订合同时放宽评审尺度,导致合同“先天不足”。如合同中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对发包方因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时违约、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或数额不加以明确等。这样的合同从签订之日起就存在着风险。
  (3)前期贷款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会提前筹措一部分资金,以应付中标后的资金紧张问题。然而,一旦投标失败,企业仍须支付银行大量的贷款利息,这无疑也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风险来源。
  2、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施工过程是最为关键的。在施工阶段必然蕴含着大量的财务风险。(1)资金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需要大量垫支工程资金,而且许多施工企业并不仅仅从事一个工程项目,常常是几个施工项目同期进行。而施工企业自身积累资金一般较少,不足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工程款无法及时回收时,极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资金结构不合理等财务风险。
  (2)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管理及控制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能否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控制,对工程各项费用是否核定费用指标,现场管理卡控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如果工程费用核定不合理或者现场卡控不到位,工程成本可能就会超出预算。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3)工程质量施工企业的工程最终需要业主验收,如果施工企业在工程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工程不能通过验收,施工企业也就无法按时获得应付的资金。工程无论是修补还是返工,都意味着施工企业将会承受较大的损失,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3、竣工结算的风险
  按道理来讲,竣工后的施工企业不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然而,施工企业竣工后承受的风险却非常大。现实中。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拖欠工程款的现象,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财务风险。
  二、降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面临的上述财务风险,来雨绸缪,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预警、规避、防范,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
  1、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建设,风险评估体系,内控措施确立,企业信息沟通与交流等.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针对施工企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管理目前,许多大型企业或者风险较多的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财务风险评估职能部门。对于存在大量风险的施工企业来说,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评估部门。
  (2)完善合同签订评审第一,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前,企业各相关部门应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必要时,可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如律师等)对合同进行进一步的评审,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第二。重视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设定。第三,重视分包合同的签订。
  (3)做好预算规划制定清晰的项目预算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在规划和计划中,充分考虑利率、物价等不确定因素。
  (4)施工过程控制施工企业管理的关键是施工过程。首先,要保证施工的质量,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方案必须经过论证审查,并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实施。避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其次,严格执行预算规划,推行责任成本核算,确定目标成本,并分解下达到项目部和各个费用控制部门,对各项费用的节超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做到奖罚分明,体现责权利的统一。
  2、建立政策分析机制
  施工企业应该确立政策分析机制,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现状、法律法规变革等各方面的宏观问题。此外,施工企业也应该对行业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了解行业内的现有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供应商、购买者和替代品1。使企业最大可能的避免宏观政策和行业环境引起的财务风险问题。
  3、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降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国家积极引导和监督。国家可以倡导企业、民众要讲信用、重信誉,可以对企业实行信用监督措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某些缺失诚信的企业进行曝光。其次,从企业自身而言.都应该树立长远的经营战略,将企业信用作为企业竞争和生存的重要基础。最后,社会民众应该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从自身做起。诚实做人。同时还要对社会上不讲信誉的现象进行举报和舆论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