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基业长青的变量众多,而其中任一变量的瑕疵都可产生杠杆负效应,导致企业“亡也忽焉”。想必我们都对“堤溃蚁穴”这一成语并不陌生。若干年前,笔者曾与风光一时的“五谷道场”创始人王忠旺彻夜深谈。当时,五谷道场的业务远景规划和想象力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后来,正当其业务发生风生水起时,五谷道场却因下属公司的税务风波而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王忠旺不得不忍痛割爱,将一手打造的企业转让给中粮“喂养”。无独有偶,2012年12月19日,中海油服挪威下属公司CDE收到了税务机关关于2006年和2007年CDE某些子公司的补交税额及补交税额45%的罚金的通知,市场为此惊出一身冷汗。
  古语称,一叶知秋。实际上,税务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毕竟公开披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在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动态环境下,越来越多嵌入了国际化基因(Born-globals)的中国企业将目光直接定位为国际化运作。毫无疑问,国际化的要素中唯独不能缺少税务国际化的视野。“走出去”企业尤其需要一整套“走进去”的“税务解决方案”,以此匹配其国际化运营的顺利开拓。
  应该说,清晰的税务“认知”对于“走进去”的税务解决至关重要,“认知”上的模糊无异于釜底抽薪。中国有句老话说,“无知者无畏”。诚然如此,在笔者接触的大量税务失败的案例中,都清楚地说明了“无知”付出的代价巨大。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境外投标需要当地注册公司,才有取得当地的投标资质,但当大家都认为万事俱备的时候,却由于忽视了“投标主体”的税务瑕疵,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因此,税务上的清晰“认知”无疑至关重要。所以,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有必要对税务合规性的细节了然于胸,想必各位对“Devilsareinthedetails”这句话都深有体会。总之,避免“脚踩西瓜皮”的税务思维的同时,事前筹划环节不可缺少。
  说到事前筹划,事实上,企业在架构的考虑和安排显得不可或缺。在规模允许的前提下,税务“走进去”有必要设置税务部门,统筹考虑税务涉及的问题。对于小规模公司,亦有安排专人负责的必要。与此同时,更有必要将税务环节嵌入业务流程中,并且借助程序加以固化,进而成为国际化运作过程中薪火相传的基因。
  同时,企业也需要编写出适合公司特点、使项目管理等人员都喜闻乐见的税务管理指引,这其中包括全球税务管理内控制度和税务业务管理流程;税务信息报告体系和审阅及响应反馈机制;税务的合规性审查及意见反馈机制等等。
  毫无疑问,“走出去”的企业往往由于“陌生”成本降低了竞争力。但是在这种“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背景下,“走进去”的税务能力日益成为国际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在江湖漂,就能不挨刀”至少应该是税务能力要求的底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