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讲解
  上年结余(F203―2表)与收支结余――“分配与否”是关健
  上年结余与收支结余两个指标概念在填报过程中极易混淆,您在填报两指标时应区分结余是否分配。上年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上年各项结余转入本年的款项,是分配后的结余。收支结余是当年分配前的结余,收支结余=上年结余+收入合计一支出合计。
  注意:上年结余可以为零,并且在定报的四个报告期内是固定不变的。收支结余为零的情况是极个别的,而且是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变化而变化的。
  收入合计(F203―2表)――来源于“各种渠道”
  收入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您在填报该指标时首先要清楚,收入的来源指的是“各种渠道”。
  注意: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填报依据: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年收入合计”项目累计数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F203―1表)――位置变化需留意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补偿,一般根据固定资产原价(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为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确定的折旧率计算。
  注意:原资产负债部分的“本年折旧”调整到其他资料,更名为“固定资产折旧”。您不要以为往年报表中“本年折旧”指标取消了,从而忽略了其他资料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指标,造成漏报现象。
  填报依据:根据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中“固定资产折旧”或“折旧”项本期累计发生额填列。
  营业收入――区分执行会计准则是前提
  由于服务业企业执行会计准则不同,所以财务报表中部分指标填报口径也不尽相同。您在填报报表之前,首先要确定您所负责填报企业执行会计制度准则,再根据报表制度填写统计报表。
  注意: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企业,如果有“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将“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相加记入本指标。如果没有“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直接将“主营业务收入”记入本指标。
  职工福利费(F1203―1表)――指标变化应注意
  职工福利费指标是2009年年报新调整指标,去年该指标为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您在今年填报该指标时应区别于去年。
  注意:继续消耗往年计提福利费的单位,该指标填0。
  填报依据:根据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中“职工福利费”项本期累计发生额填报。
  社会福利费(F203―1表)――包括内容要明晰
  社会福利费指企业在报告期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注意:包含内容一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以及其他人身险;不包括职工自己缴纳的保险费,不包括“福利费”支付的保险费。
  填报依据:根据会计成本、费用中的相关项目计算填报。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应付职工新酬”科目中“社会保险费”明细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
  工作指南
  通过以上个别指标讲述,希望小小提示能给您的工作带来一些帮助。归根到底,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是您准确填写统计报表的指导手册,以上提示均来源于报表制度,只要您细致解读,积少成多,就会练就一身过硬业务本领。扎实的业务知识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细致的工作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除此以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现象也希望能引起您的注意。
  加强重视,确保质量。在督导检查统计报表年报数据质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定期报表中经常发生修改上期数据现象。由于平台存在本期数据不能小于上期数据的审核关系,如1―2月份工会经费5千元,而1―5月份工作经费却为2千元,经核实,为1―2月份数据填报错误。
  持证上岗,职责明确。按相关规定,统计报表应由具备统计从业资格人员上报,而个别被调查单位,统计人员与会计分工不明,统计人员上报数据由会计人员提供,当数据出现问题时,责任无法划分。希望您单位制定统计报表上报制度规定,明确责任。
  提高认识,分析到位。由于有些限下企业财务设置以及管理模式并没有限上企业正规,您在填报统计指标过程中应根据已有财务账,认真分析,仔细填报。
  严守期限,杜绝迟报。定期报表报送时间间隔较长,按北京市统计局队要求,统计部门不再提醒被调查单位上报统计报表。通过观察发现,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定期报表上报率不足50%,这说明目前企业按报表制度要求定时报送数据的自觉性亟待提高。
  掌握技能,提高效率。每年的年报期间,统计部门对网报系统的操作方法讲解比较全面,并且印发了工作手册,如果您在年报期间注意学习,那么在日常统计报表时就能熟练操作,不但可以减少咨询时间,同样可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功夫在平时,我们相信,只要您用心去做,在填报统计报表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进一步提高统计财务报表数据质量尽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