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总监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主要手段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在我国,财务总监制度主要被运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集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财务总监制度的发展,财务总监核心职能从财务和控制进一步转向了战略管理和决策支持,在企业中作用日益强大。
  一、财务总监制度
  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的治理结构下,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建立的旨在保证所有者利益和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并由特定专业人员、机构、制度和措施等要素有机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的总称。而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的,体现所有者意志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通过财务总监的相关概念可以发现,委托代理关系是财务总监产生的根源,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会出现弱所有者、强管理者的局面,所有者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会加大对企业的争夺力度,财务总监应运而生。财务总监在企业中具有双重的身份,即对所有者或者说董事会负责,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保障所有者的利益,又参与公司的管理活动,主导公司的会计系统,属于高级管理人员。笼统地说,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能包括两项:一是监督职能,二是管理职能,两者缺一不可。
  二、财务总监制度在应用中的问题
  财务总监制度在我国应用以来,由于时间较短,各方面还不太成熟,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确、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本身素质没有到位等,都会限制财务总监制度的发展。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国家要求企业设置总会计师时,出台了《总会计师条例》这样的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文件,使各个企业在设置这一职务时有章可循。但是,关于财务总监职权、任职资格的法规条例并没有出台,财务总监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尚无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律可以遵循,使得各地对财务总监的认识和操作上互相并不一致,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借鉴国外来施行财务总监制度。各地先后出台的财务总监暂行规定或办法对财务总监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等都没有具体的规定。法律法规的缺失使财务总监制度的运行变得困难,不利于该项制度在我国的顺利推进。
  (二)角色定位模糊。财务总监即监督企业日常经营,同时又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这两者职责的矛盾使财务总监的角色在企业中不明确。在日常管理中,他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还是两者兼有的问题,也就是在执行时上下级关系的定位问题也存在。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有的企业并不重视财务总监,或者只让财务总监担任一种角色,要么监督,要么管理,使财务总监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角色定位过于模糊。
  (三)职责不明确。这个问题是施行该项制度时所遇到的最大问题。由于各国的财务总监的职责不尽相同,比如日本的财务总监主要职责是财务管理,欧洲将成本控制作为首要的职责,而美国将设计和实施公司战略,为公司寻求发展机会作为主要任务。所以我国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并运用到实际时,职能多种多样,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有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财务总监,往往一身兼几家企业,具体工作中只是看看报表、翻翻账证、写写报告,这种形式的监督是不可能实现有效监管的,财务总监的职能也发挥不出来。
  (四)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就财务总监的考核而言,如果其业绩与企业的利益挂钩,那么利益关系的一致性就使得财务总监与企业经营者很可能串通作弊;如果财务总监的业绩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无关,那么财务总监又不会积极地去完成所负有的管理服务的职责,从而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下,监督和管理两者职能就不能兼顾。此外,如同经营者一样,财务总监也是代理人,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客观上要求有对财务总监的再监督机制,我国当前还没有对财务总监行为约束方面的法律规定,其履行监督职责的再监督机制远不够完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既无法激励财务总监更好地履行职能,又没有约束财务总监的制度,这会大大降低这种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完善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财务总监相关法规。从财务总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来看,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在具体实施中也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财务总监缺乏激励和约束措施,容易造成控制失衡的局面,财务总监甚至与企业勾结、合谋。因此,国家应该尽快通过立法来约束财务总监的行为,规定明确的财务总监的作为,应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总监法》、《财务总监准则》等有关法规,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全面规范财务总监的法律操作及监管。
  (二)明确财务总监的角色。财务总监的角色应该是将监督和管理两者兼顾的,哪一方面都不能放下。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承担着理财、控制和监督职责,其工作可归结为价值管理(理财)和行为管理(控制和监督)两个基本方面。财务总监的角色也已由过去的账房先生转变为公司的真正领导者。对企业的价值管理是将企业价值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将价值观念融入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财务总监全过程地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并与管理者一起,全面提升公司的价值管理能力。财务总监对企业的控制和监督应该坚持事前以“防”为主,事中以“堵”为主,事后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坚持财务管理理念,将角色定位明晰。
  (三)明确财务总监的职责。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决策、履行监督职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报告职责。要明确财务总监是企业董事会成员,是行政副职,使财务总监可以全面介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充分地履行财务总监职责。同时,在现行的一些制度里,财务总监的职权仅定位在一级企业中,对二级企业等的监管则没有具体的内容规定,在建设中应当借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交由财务总监主管。而财务总监作为利益独立于企业经营者的监督者,将会改变目前会计监督、财务监控不力的状况,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寓监督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应当说,这是财务总监制目前向更高、更完善方向发展的一条现实路径。财务总监职责的边界要确定,在监督职能方面,财务总监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应予以适当倾斜,以保证财务总监具有较强权威性,便于有效实施对企业的监督。而在管理职能方面,应强化其参与决策的执行机制,将财务总监定位到高层次的公司决策方面,过于细致的工作应该弱化。
  (四)建立财务总监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在选拔财务总监时,考核制度必须介入,全面调查选聘人员的情况,如有违反财经纪律、制度,有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的不能选择其担任财务总监。在工作期间,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对财务总监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和考评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解除聘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既可以激励财务总监积极工作,又可以约束其行为,防止其危害公司利益和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