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的内涵、侧重点
  (1)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的侧重点。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需从以下侧重点抓起。
  ①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为达到某种或某些目标而实施。
  ②内部控制是为达到某个或某些目标而进行的过程,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使企业的经营依循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它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
  ③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
  ④内部控制深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企业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⑤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
  ⑥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2.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了解及坚持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企业组织内部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非系统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安全运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1)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
  (2)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应当保证企业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内部控制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依托COSO理论构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COSO理论框架内容
  2003年7月,美国COSO委员根据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讨论稿(Draft),2004年9月正式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标志COSO委员会最新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面世。
  COSO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COSO-ERM框架是一个指导性的理论框架,为公司的董事会提供了有关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
  2.构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新COSO报告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归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四类。战略目标,与企业的使命相一致,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长期有效的支持该使命;经营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效果与效率相关,包括业绩指标与盈利指标,旨在使企业能够有效及高效地使用资源;报告目标,该目标关注企业报告的可靠性,分为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合规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指企业经营是否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2)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构成。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五个要素的基础上,COSO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增加到八个:①内部环境;②目标设定:③事项识别;④风险评估;⑤风险应对;⑥控制活动;⑦信息与沟通;⑧监控。八个要素相互关联,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3)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与要素的联系。目标是指一个主体力图实现什么,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则意味着需要什么来实现它们,二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新COSO报告还强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行风险管理。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一个三维矩阵以立方体的形式表示出来。
  3.COSO框架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1)成立风险管理标准委员会,形成多元民主的制定机制。
  (2)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向构建“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自然过渡。
  (3)各界根据风险管理框架,制定或修订各自的风险管理规范。如果“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能够及时推出,各部门、系统据其修订或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文件是解决问题的最理想方案。
  三、萨班斯法案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借鉴
  1.我国内部控制现状
  (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急需建设。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一下问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人员素质较低;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法制制约的大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大环境。
  (2)控制不力。在我国企业中,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责权不对等、风险控制意识较弱、监督不强、信息交流不畅通等问题普遍存在,今后要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国内也有不少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导致经营风险的案例,比如亚细亚、中航油、中储棉、国储铜等事件,折射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严重缺失,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监管缺位等管理上的弊端,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2.管理者责任
  法案突出了内部管理者的法律责任,一旦出了问题,管理者不但要在经济上受到处罚,而且要追究刑事责任。建议我国也应界定管理当局的责任。管理层必须承担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责任,并运用恰当的控制标准(如COSO标准)来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形成的评估结果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同时签署一份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书面申明。
  3.建立管理者定期评价内部控制机制
  (1)健全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强制性规定。近年来,财政部、证监会等国家监管部门陆续在2001年和2008年发布了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规,对于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今后,还应在遵循以上法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教训产生的原因,学习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先进之处,逐步改进和健全我国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法规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造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流于形式。因此,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早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控制标准,使内部控制评价有章可循是必要的。
  (3)统一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目前我国理论与实务界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我国内部控制的内容范围与COSO报告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有关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领域,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的外围环境、文化理念、经营哲学等控制环境与风险因素都应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来予以考虑。
  四、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基础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1)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包含四个关键流程:战略分析;战略选择;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研究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调整。企业在实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风险始终伴随其中,其成功实施需要风险管理的密切配合。两者是有机结合,相互交融的。
  (2)系统论。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要素构成并相互影响的动态的过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的特征。
  2.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本质要求,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自然延伸与升华,二者现阶段是相互交叉融合的,只是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企业的不同层次,企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强调各有侧重。
  (1)行业本身特性。从事金融业的企业一般都非常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就更迫切,因而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对于其它一般性制造企业等来说,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企业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兼顾风险管理可能更适合。
  (2)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在初创期,企业高管层一般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的强化。在成长期,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式可能更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进入了成熟期,此时企业一般会努力健全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在内部控制上会加大力度。在衰退期,企业的规模大但包袱沉重,内部控制成了企业高管层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3)企业内部不同层次。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到财务报告层次,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但随着市场条件的日益成熟,技术的不断进步,法律及监管实践的发展,内部控制必然走向风险管理。
  五、美国纽约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的成功案例
  美国纽约银行的风险管理与监控活动是由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与检查委员会及风险委员会的授权开始。这两个委员会定期审查银行风险暴露情况、风险政策及风险管理活动,而风险政策主管除了负责日常监督及政策授权外,并与审计主管、合规主管共同维系风险管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已完成以下的阶段性目标:
  1.确保银行风险经过适当辨识、监督、报告及评价。
  2.阐明银行承受的风险种类与风险单位数,并传达至具体负责单位。
  3.维持风险管理组织的独立性。
  4.促进风险管理文化的健全和对风险调整绩效的重视。
  美国纽约银行内控系统的设计用来巩固银行财务、业务环境、市场操作、法规遵循等的健全,并有内部稽核监督及测试其余财务报告系统整体的有效性;而银行风险的处理程序可确保政策能一致地被执行。银行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建立在强健的风险管理文化之上,并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风险委员会:其任务包括对银行操作风险策略的监督及核准,该委员会并定期开会讨论关键风险一体机操作风险提案,同时也对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出审核。
  (2)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发展风险政策及评估、监督、衡量风险的工具。此外,促进风险管理效率及创造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功能的动机也是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3)各级业务部门管理人员:负责维持业务内有效内控系统的正常运作,并维持银行风险布局与银行所订立的政策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