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蕴涵新的风险
  ERP实行的是流程化的管理,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了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交给了ERP系统来进行控制。
  这样一来,一方面导致企业所处的内部风险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手工状态下的控制风险,由于ERP系统的引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ERP系统的实施需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设计,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流程优化的目的就是减少或合并流程中重复的、不增值的环节,原有的基于手工作业流程中有利于控制的重复环节将消失,这样一来内部控制体系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企业内部的整体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对基于ERP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审核,确认是否存在足够的有效控制以降低由于ERP系统的使用而带来的业务风险。
  制定内部控制目标
  针对由ERP系统实施所带来的新的业务控制风险,我们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做重新评估和完善。ERP系统实施之后,内部控制评估的目标通常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其一,利用风险评估手段重新确定企业中关键的业务流程;其二,对整个流程和控制的设计进行评估,确定这些控制是否很好地满足和支持最终业务目标的实现;其三,对岗位职责分离的评估,确保在整个流程中存在正确的稽核点和平衡点,对敏感业务交易给出足够的访问限制;其四,评估控制方式是否合理,比如基于手工流程的控制和基于系统的自动控制是否搭配合理。
  确定评估范围
  一般来说,ERP系统将覆盖营销、计划、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人力资源等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根据经验,如果对每个流程和控制点都进行评估在资源的利用上是非常不经济的。
  ERP系统的控制评估必须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通过风险评估寻找对主要业务运作中影响最大的领域。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企业整个业务风险域中寻找对企业具有最大风险的业务流程,从而进一步确定有哪些ERP模块在支持这些业务流程。
  一般来说,我们通过对业务流程所有者的访谈,来确定我们的评估范围。
  在对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的调研和风险评估中,我们发现,ERP系统中涉及到企业收入业务、支出业务和库存业务的系统控制流程对企业的业务能否顺利运转影响比较大。对于这种影响,是这样定义的:由于业务控制的削弱,导致企业出现经济问题和违规问题的可能性增加。
  评估控制方案
  在确定评估范围之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流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对ERP流程中的每个动作,我们都需要追溯到它的结果,描述风险特征并确认相应的控制点。
  在ERP环境中,通常有两种控制方式我们需要考虑:一种是基于系统的控制,另一种是基于流程的控制。在ERP系统支撑的业务流程中,上述两种方式通常需要结合使用。
  手工控制主要依靠个人职责的履行来完成。比如,通常付款是需要通过填表、签字确认才可支付的。基于ERP系统的控制,是由软件来完成的,通过控制数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来限制和核查动作的合法性。ERP系统的参数设置将决定这个领域的控制级别。
  这些控制包括用户访问、字段验证、工作流和许多其他用于确保数据处理一致性的控制。例如,系统会自动拒绝生成一张与前一次序号相同的发票。这样就自动降低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和应付帐款处理的混乱。值得注意的是,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某些二次开发工作会削弱在系统中已经设置好的控制,从而产生新的风险因子。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用手工控制来弥补。
  完善控制,杜绝盲区
  需要了解的是,即便根据ERP系统的要求,调整和优化了内部控制,减少了由于“流程自动化”带来的内部控制可能的削弱,仍然无法彻底消除系统本身的特点导致的控制盲区。
  很少有企业用一个系统将企业所有的数据和流程都管理起来。所以,ERP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的必需。这些位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区域。
  由于不同系统的数据格式可能完全不同,为了实现数据的传递,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转换。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技术平台和特点开发不同的接口,这些接口会产生新的控制方面的问题和风险。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实施了ERP系统后,陷入了用户访问方面的问题。比如,如果访问权限开放给不应该拥有访问权限的个人或团体,它将极大地提高数据遭到破坏的风险。缺乏对这类用户权限的有效控制,会降低那些敏感交易的安全性。所以,用户访问对敏感交易的访问需要通过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