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现阶段小企业具有数量多、管理混乱,会计信息不健全等特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将帮助小企业健全发展。
  1《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意义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着重体现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与支持。而该准则对小企业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并改善小企业的税收和融资环境。
  在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市场竞争成败关键因素之一是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这一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基础在会计核算。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
  据现行税制的要求,小企业正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等是准确计算税负的基础。但绝大部分因无法提供会计信息或无法准确提供会计信息而无法采用“查账征收”方式缴纳税款,只能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缴纳。这种根据行业利润水平核定小企业的应税所得率的简单粗放的方法,往往会高估小企业税负。同时,现行税制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过程中,只有“建账核算”的小企业才能享受20%的优惠税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能督促小企业建账建制,有利于依据小企业实际负担能力征税,促进税负公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融资困难的瓶颈。这种困难既有体制机制原因,也有小企业自身问题,比如:小企业会计信息不健全、质量不高,无法满足银行信用评价的需要。财政部等五部委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曾明文规定,金融机构对会计核算健全、具有良好会计信用的小企业,应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打通小企业与银行的信任通道,为小企业融资铺平道路。
  2新旧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科目对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进行大幅度调整,使其与《企业会计准则》对接。调整后使用的会计科目不仅为小企业成长壮大后采用《企业会计准则》做好了准备,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科目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使用的科目分别进行拆分、增加、合并和取消。具体来说将应收股息分拆为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应付利润拆分为应付利息和应付利润;合并和删除诸如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等11个会计科目;新增加如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17个会计科目;将现金改为库存现金等更名8个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科目分为五大类,共66个会计科目,比《小企业会计制度》的60个会计科目总量增加了6个会计科目。
  3新旧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实务对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优势,分别是:简单、精细、实用和范围广。展开来说,新准则覆盖了更多行业内的小企业,加强了小企业在日常核算过程中的规范性,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核算难度上简化账务处理,尽量与税法要求协同。具体对比分析:
  3.1行业覆盖范围对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原先在《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涉及的农、林、木、渔业的企业会计核算,增加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的核算。支持建筑业施工单位的业务核算,增加工程施工、机械作业成本类科目核算。
  3.2日常核算规范性对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日常核算中体现出核算更全面、更清晰、更规范的特点。比如在流动资产中的“低值易耗品”由“周转材料”替代,日常核算按次核算时设置“在库”、“在用”、“在摊”明细科目,核算过程更清晰,全面;无形资产设置“累计摊销”备抵科目,能更准确核算无形资产价值;加强借款管理,区分资本化利息和费用化利息,强调存货、固定资产、制造费用的利息可以资本化;增加“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作为现金、材料、商品、固定资产等盘盈盘亏的中转科目。
  此外,在期末财务报表编制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也作出相应变动,要求列报信息更加明细。比如资产负债表存货栏目需列明细、营业税金及附加需要列举各种税明细金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都需要列示明细。资产负债表提供三张附表,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明细表、利润分配明细表。同时要求小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要求披露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固定资产项目等信息。取消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申报;增加对外担保的资产说明,与税法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的内容。
  3.3针对性、实用性对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更加突出适应企业日常业务核算,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
  比如增加“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科目;增加“递延收益”科目,核算政府补助收入,按期分摊;备用金作为其他货币资金核算和列报,不再作为其他应收款;删掉“预提费用”科目,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直接对应相应负债,如应付利息、应付房租等。固定资产允许增值税抵扣,与税法保持一致;大修或已提完折旧资产改建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简化核算过程,费用分摊更合理。此外对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作了调整,符合小企业实际情况,便于操作。同时小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去掉了后进先出的成本核算方式;去掉限制:“年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确定”,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会计期间;准则要求小企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加强企业资金管控能力,为小企业贷款提供条件。
  3.4核算难度对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账务处理上面的核算难度有所降低,方便小企业会计人员完成日常工作。
  调整后的《小企业会计准则》针对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是在实际发生损失时计入营业外支出。而《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对流动资产如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针对小企业捐赠所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不需要通过中转科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小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简化确认收入的判断条件,规定小企业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而减少了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只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未提及权益法。
  日常核算和税法尽量保持一致,如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以历史成本记账、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折旧要求考虑税法规定,合理确定资产使用寿命和净残值等,基本消除了与税法的差异,既有利于会计人员掌握和运用,又使审计查账、税务部门进行监管更加顺畅。
  从整体上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构成框架是10个章节的内容加1个附录内容,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构成框架是5个部分加1个分录举例。显而易见在新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经济业务的描述更加细致和清晰。同时其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相似,为企业未来成长壮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