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准则概述
  广义的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狭义的会计准则是指由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的有关会计核算的规范。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的依据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实施。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和明确的问题,有些章节希望再补充些实例。2007年12月6日,内地和香港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以《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原有框架及其内容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2会计准则质量概述
  通常认为会计准则质量由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产品质量和执行质量三个层次构成。
  首先,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要注重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所谓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其工作过程中满足会计准则产品质量要求的程度,由制定程序质量和制定工作质量组成。制定程序质量是指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般而言,制定一项会计准则至少要经过计划、研究、起草、征求意见和发布实施等若干阶段,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而且在每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应就草案进行及时修改,并再一次征求意见,如此多次,以臻完善。制定工作质量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展开各项工作的水平。会计准则制定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有合作,以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是保证会计准则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制定程序质量取决于高水平的工作质量。
  其次,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要注重会计准则的产品质量。所谓会计准则的产品质量,指在一系列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会计中满足、规范会计工作所应具备的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操作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第三,提高会计准则质量要注重要注意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所谓会计准则执行质量是指企事业单位及其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对会计准则的理解、运用及遵循情况。健全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只是为规范会计实务和行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遍布各行各业的广大会计人员对它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
  会计准则质量的三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的,会计准则制定质量是前提,会计准则产品质量是核心,会计准则执行质量是保证。没有高水平的研究制定者,没有科学的制定程序,没有精心的组织、计划和安排,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产品;而没有较高素质的广大会计人员的有效贯彻执行,没有对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准则的严格监督,任何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其作用都将大打折扣。提高会计准则的质从三个方面都要加强。
  3提高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改革对策
  3.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方面的改革
  (1)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方面的改革。由于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所涉及的都是难度较大的理论问题对一般的会计人员来讲,很难理解。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起一套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以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实务操作更趋规范,从而增强准则的指导性与前瞻性,避免会计准则的随意变更和保证会计改革的正确方向。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以会计假设为基础,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为核心;它可以由财政部来制定并作为会计法规的组成部分,从而用来评价、指导具体会计准则。
  (2)在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方面的改革。我国的会计准则从内容和行文方式上都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正文以后,通常还附有内容庞大的执行指南和讲解。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应做到该简化的简化,该细化的细化;既不必过于追求简化,也不宜太烦琐。
  3.2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及程序方面的改革。我国应建立起以专家为主体,实行专家、政府主管官员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会计准则委员会这种专门化的组织机构(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负责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制定者的代表性是由会计准则的桥梁地位以及会计准则客观上涉及各方利益决定的。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通往会计实务的桥梁,这就决定了准则的制定既要有理论界的代表又要有实务界的代表参与。会计准则既有方法、程序的技术性评价与选择问题,又有各方利益的协调问题,为了协调各方利益,准则制定人员应是各种利益群体的代表,因此应扩大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的代表性。扩大征询意见的范围。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将直接影响企业利益关系集团的经济利益,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因此应当考虑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倾听各有关方面的意见。会计准则首先要规范那些上市公司,所以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首先应当征询证监会的意见。同时。由于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财务信息编制和披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应当是征询意见的重要对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地位的加强,作为重要债权人的银行也不应被置于征询意见的范围之外。此外,我国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会计准则也与他们密切相关,因此,应向私营企业征询意见。再者,大型企业会计主管对于一项准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处于中立地位的资深注册会计师也十分了解企业会计核算情况,还要继续发扬向学术界咨询的传统。要增加征询意见的次数和征求意见稿的印发数量。改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会计规则,改为由专职的、有报酬的会计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等组成具有高度独立性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即准则制定机构)。并加强证监会的作用,由其发挥监督管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时的信息披露以及上市后的持续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要求全面!真实且具有时效性,防止证券欺诈、虚假陈述、重大遗漏及内幕交易行为。我国要在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机构之外建立一个专职的机构,即由证监会和财政部协同组成,担负起会计准则实施前的质量监督任务,并分别就证券公开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以及非盈利单位所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事前的监督。在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方面,要提高公众对准则制定的参与程度,增强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公开性、透明度。公开更多的已有的相关知识,以便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及其相应的利益关系。我国目前没有公开起草人研究报告和专家组的比较研究报告,这样不利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特定项目所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建立更加公开化、制度化的征求意见制度。我国准则的征求意见时间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公众参与准则的讨论。3.3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方面的改革。在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我国相继进行了外汇、税收、企业制度以及金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与会计准则的实施相辅相成,从而为会计准则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没有这些配套制度的改革,会计准则的实施就会遇到阻力,其取得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但是这些改革措施还不够完善,还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待解决。会计准则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同配套法规体系的协调,与其他会计法规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但目前相应的配套法规还很不完善,有的尚未出台,有的虽有规定但尚需进一步修改。这种状况造成了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支撑,运作起来非常费力。
  此外,目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于制定的准则理解不了,操作困难;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组织等会计监管质量低下,我国对上市公司、审计机构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明显不足,尤其是相关的民事责任没有建立。因此要大力推进会计教育,以加速培养合格会计人才;要加强会计监管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培育良好的会计准则执行环境;要成立相应的准则解释专门机构,使准则得到准确使用"这样才能使高质量会计准则得以良好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