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
  误区一:轻“理论”,信“实践”
  典型表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很大的、书本知识没有用
  解析:大家注意,我对“理论”和“实践”都加了引号,意思是这里的“理论”和“实践”是指学习者意识里的“理论和实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和实践”。因为很多人把会计制度和准则当成理论了,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会计人员的操作当成实践了。会计工作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对制度和准则理解不透,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实际工作中现有财务人员的从业水平多数是有待提高的。重视实践是对的,会计工作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这要求财务人员对经济活动本身,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做到了如指掌,才会做出正确的核算和有效的监督。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会计实践”指的是什么,误把把一些会计的现实做法当成会计实践了,如果他们做的对了就对了,可做的错了就是错的了。“理论”和“实践”差距大(注意:还是带引号的)那是因为“实践”是错的,说书本知识没有用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没学会,原因很简单:会计知识中制度、准则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怎么会没用呢?专业概念理解不透,怎么能有职业判断能力呢
  根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提示:原理学透了,制度和准则把握准了,至于操作流程,告诉你你就会了,不可本末倒置的。
  结论:假设错了(原点错了),结果就是错的。
  误区二:重证书资格,轻实力
  典型表现:“你是会计注册会计师吗?”
  解析:毛泽东没上过军校,但他是位伟大的军事家;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可他的军事才能却那样的杰出;就是时下陷入学历门事件的唐骏,其才能谁能否认呢?时下的一些考试作为提高从业人员水平的指挥棒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急功近利的人们,以取得资格证书为目标的观念。应该说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是生活的一个新的起点而已,但绝对不是终点。
  根源:“学而优则仕”
  提示:1、一个人的专业水准高低与否,取决于他在专业领域里的预见性、前瞻性和执行力。
  2、我还是旧话重提:会计的工作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工作的本质是管理活动,离开经济活动本身、离开管理的本质去谈会计,那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结论:目标错了,业绩肯定是有局限性的。
  误区三:重“经验”,轻理念
  典型表现:这些理念在我们中小企业用不上,不切合实际
  解析:我把“经验”给加了引号,是因为某些人往往把经验主义当成经验,我在以前的小文理多提提到经验是从经历中总结出的内在规律,而不是经历过就是经验。再者说,你过去成功的经验,现在也未必是对的,因为环境总在变。举个成本管理的例子:现代的成本管理正在从执行性成本管理转向结构性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而战略成本就强调人员的素质、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行业本质的研究,乍一听好像离中小企业很远,但是这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关于人员素质和现代化核算手段我不想多说了,我只简单举例说一下说行业本质的研究。例一:制造业成本降低的根源在于优化设备,如果把三台传统设备用一台价格高于三台传统设备总价格的现代设备替代,从购置成本看成本是高了,但效率会高于原来的效率,这个方案就是可行的,因为员工减少了三分之二,用电减少了三分之二,效率还比原来高,你说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例二: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服装品牌zara,zara的每件服装都是坐飞机来到每个经销商的货架上的,从运输成本看成本是高的,另外,zara几乎每年都会因为抄袭而支付一大笔赔款,并且zara对每款服装都不进行大批量生产,只是保证每个客户2-3套即可,如果用执行性成本的眼光看,zara的成本太高了,但事实证明zara的利润却很高,因为服装行业的本质是一个字----“快”。
  根源:知足常乐
  提示:理念跟企业规模大小没有关系,“自信”会使人的视野变窄。
  结论:思路错了,结果好不了。
  误区四:重形式,轻实质
  典型表现: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解析: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要手段,但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报表做不到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话,分析出来的结果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从内控角度首先判断数据能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再有就是现在的会计制度、准则变化较快,不同的核算制度依据,报表指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这要求分析者在核算依据变化的情况下(比如,从2007年1月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全面实行,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指标口径与企业会计制度比,有很大的变化)首先要对各期的指标统一口径,使前后各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然后再做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会是正确的。财务分析的重心是业务活动的分析,制度准则变了,但报表反映经济活动本身这点是不能变得,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透过制度准则了解业务活动本身,只有报表反映的业务活动是准确的,财务分析的结论才是对的。
  根源:不求甚解
  提示: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手段而不是样板
  结论:结论成立,需要前提的。
  误区五:重“理解”,轻应用
  典型表现:认为听明白了就是学会了。
  解析:注意,我对“理解”也加了引号,是特指感到自己听明白了就是理解了的想法。我在《说学习》那篇小文里提到过,会用了,才叫学会了。如果你只是感到听明白了,其实那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其实很多时候连了解的程度都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是要把每条内容经过反复的“悟”,把问题分解到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去考虑如何用,并且对可预见到的问题想到解决办法。
  根源:太自信了
  提示:学以致用不是说着玩的。
  结论:性格决定命运
  误区六:重“专业”、重“实用”,轻“广种”
  典型表现:我就想当个专职的会计
  解析:加引号的事就不重复了。我在培训过程中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任何专业的突破都来自专业之外的启发,你被一个圈子套住了,如何突破?”,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这种工作特别强调职业判断能力(判断必然要建立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要描述这件事情,真的很难,我想“有心插花花不开”的道理大家都会懂,慢慢琢磨吧。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面试过一个会计,我问他:“请你谈一下你对销售流程的认识?”,结果他回答我:“我从毕业到现在的10几年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我明白:他是认为我在用非专业的知识考核他。应该说,我问的是销售的流程(而不是营销手段和策略),这里面含着接收的订单能否及时实现(有没有信息流不畅通的问题),收款、发货和赊销的授权等环节符不符合内控要求,以及对常见问题如何控制和防范等会计专业知识。
  根源:认知程度
  提示:广种薄收是因为人的认知水平的是极其有限的。
  结论:思路决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