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三门峡实务税务技巧相关内容个人所得税各应税项目的计算说明之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月份申报总结如下:
  1、税目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时,其所有应税项目的月份申报。
  2、“成本、费用扣除金额”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3、“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个月:“利润分配比例”按小数点格式录入,*5为1.00.例如利润分配比例50%,录入为0.5。
  4、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税款所属期为2005年12月以前的(含12月),
  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8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
  (2)税款所属期为2006年1月(含1月) 至2007年12月(含12月),
  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16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
  (3)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含12月),
  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20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
  (4)税款所属期为2011年1月(含1月)至2011年12月(含12月),
  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000×8+3500×4)
  (5)税款所属期为2012年1月(含1月)至以后,
  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3500×12
  6、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 “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照《税率表二》自动填列(表附后)。
  7、2011年每月应预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旧税率-旧税率速算扣除数]÷12×(2011年1-8月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新税率-新税率速算扣除数]÷12×(2011年9-12月实际经营月份数)。
  2012年及以后每月应预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8、“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9、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
  若计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税率表
  适用于2011年9月及以后取得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   0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  75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  9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 14750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于2011年8月及之前取得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级距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
  扣除数
  1 不超过5000元       不超过4750元的      5    0
  2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  10   250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  20  1250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  30  4250
  5 超过50000元的      超过39250元的      35  6750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