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农村逐步推行税费制度改革,这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农村革命。作为专门为农业、农村服务,并负责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农业政策性金融部门,如何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带来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笔者试结合基层农发行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拙见。
  ——农村税费改革对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有利于国家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当前情况下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但现阶段在粮食供过于求,在国家存粮和农民存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部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只会使农民卖粮的价格被压得更低、收入会更少,这势必对农业乃至国家经济全局造成严重影响。在粮食收购工作中从源头上堵住各种收费,把农民的余粮基本按保护价收购到国家手中,把粮价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实现顺价销售,粮食企业就会走出经营困境,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外部环境就会大为改观,国家“粮改”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农村税费改革将导致粮食收购数量和收购资金需求量剧增,但粮食购销企业仓容不足,农发行信货风险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方法。税费改革后,农民除上交国家的农业税和乡村农业附加外,其他各种统筹款等税费项目全部取消,这样势必激发农民种粮、送粮交税的积极性,加之国家税收的征收带有强制性,而农民完成农业税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粮食,习惯于将应交的农业税折算成粮食数量交售给国家粮食购销企业,来完成税收任务。这样,粮食入库时间将会更集中,粮食收购量增大,收购资金供应量、现金需求量也同步增加。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农民送粮交税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调整种养业结构的自觉性提高,高产、优质粮食增多,粮食库存结构将日趋合理;财政补贴、按保护价收购政策依然不变,非保护价粮食的自主经营权逐步扩大等机遇。但也面临着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购销企业人员包袱重、内部改革难度大,企业年度费用高、收购资金被挤占等原因,使农发行收购资金的预测、资金调度、现金供应和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将促进粮食市场化,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份额扩大,金融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农发行信贷资产将面临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的双重风险。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发行的应对措施农发行应主动关注、支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认真分析研究税费改革对资金封闭管理的影响,掌握本地基本情况和数据,趋利除弊,防止片面采取农业税征实政策,增加农发行资金供应压力;加大对粮食企业仓储建设的信贷投入,扩仓增容,保证税费改革后的储粮安全;准确预测资金需求量、灵活调度现金头寸,及时足额供应收购资金、保证粮食收购不向农民打白条。
  充分发挥农发行信贷杠杆的调节作用,主动面向市场,实施银企“捆绑式”管理模式,促进银行双赢。
  实行保护价与非保护价粮食资金供应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严格监管,防范、化解政策性金融风险;防止收购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择优确定贷款对象,严格按“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使用资金,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对粮食购销企业的全部库存物资实行仓单管理,把收购资金形成的物资置于法律保护之下。有效地保障债权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