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逐渐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在经-济责任界定、经-济责任评价、审计成果运用等认识和实践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化和完善。
  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定位
  功能的多元性。深化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准确把握功能的多元性,统筹而不偏废,找准评价、监督、鉴证三种功能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发挥各项功能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整体效能。
  内容的全面性。深化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准确把握内容的全面性,在注重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的同时,不断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国有资产运行质量的鉴证和评价;不断强化与财政财务收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的研究分析,努力提高审计结果报告的评价水平。
  主体的协-同性。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受组织部门委托对特定对象审计的审计种类,具有审计内容特定性、审计目标专题性和审计行为指令性等特点。深化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准确把握主体的协-同性,以委托者的需求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委托和受托机关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信息沟通、情况反馈的力度,健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等部门协-同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合力。
  方法的有限性。深化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准确把握方法的有限性,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了解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职责范围,使工作任务与审计方法相匹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可能大包大揽,要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寄予适当的期望值,预防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运行风险。
  进一步创新方法手段,健全高效运行机制
  统筹审计力量。坚持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相适应的同时,充分利用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力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利用社会中介审计组织参与国有股份企业审计,缓解国家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矛盾,努力形成国家审计为主,社会审计和部门内部审计为辅的三位一体的审计工作格局。遵循-重要性原-则,对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具体承担的任务作出科学界定,避免审计风险。
  整合审计资源。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同步实施的同时,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重要专项资金、重点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相结合,与发现大要案线索延伸专案审计等多种审计形式相结合,实现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果共享,健全动态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模式,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建立健全完备的审计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现场作业系统,实现工作网络化,提高审计效率。
  改革审计方式。首先,改革审计任务的提交方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透明度。根据任期内必须审计一次和离任必审的原-则,结合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制定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总体规划,明确分年度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名单,以文件形式下发各部门、地区,提前告知审计对象,对任期内离任的领导干部,作为补充任务临时提交。其次,改革审计实施方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根据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模式,采取A、B类审计法(A类单位:未列入机关结算中心统一管理;经-济活动频繁;群众反映比较多;原-审计中有严重违规行为等),建立分类审计的单位目录表。A类单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B类单位主要通过对结算中心建立定期的审计制度,加强对单位执行财经-纪律和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
  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健全科学评价机制
  明确评价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应评价领导干部的发展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行政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1)发展能力指标内容。主要通过对经-济发展目标及与发展紧密联系的经-济指标分析,看领导干部对单位、部门、地区赋予的工作责任是否落实。
  (2)决策能力指标内容。主要看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资金来源和使用管理是否合规;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运作,有无可行性论证;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存在损失浪费、重大失误、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3)管理能力指标内容。主要分析领导者的管理效果如何,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水平。主要看部门内部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
  (4)执行国家政策的能力指标内容。主要看能否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
  (5)自我约束能力指标内容。主要看个人廉洁从政情况。
  明确评价标准。按照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总体评价标准,确定总体和分类评价标准及分值范围,总体评价标准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对审计事项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对审计事项合法性评价分为:合法、基本合法、有违法行为三个等次;对财政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重大投资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执行较好、执行一般、执行较差;执行有效、部分有效、无效。
  明确评价方法。一是总体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在计算分类评价分值的基础上,按照设定的分类权重计算总体评价分值。二是定性指标实行综合扣分法。对属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事项,采取只扣分不加分。三是定量指标实行综合评分法。对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效益等量化指标,按照重要性原-则设定各目标权重,具体根据计划完成程度同比加分或扣分。四是建立修正指标。对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经-济责任履行出现问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建立相应的修正指标。
  进一步注重审用结合,健全成果运行机制
  加大审计成果通报力度。首先,通报内容具体化。继续做好年度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情况通报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审计对象个体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通报力度,特别要加强对正反典型的通报工作,激励先进,警示后进。其次,通报形式多样化。通过政府常务会议、政府成员全体会议等形式做好通报工作的同时,要创新通报形式,采取审计情况分析会、审计案例分析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审计成果通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通报范围扩大化。在现行通报上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本部门班子成员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通报范围;对人大述职评议、司法评议的审计对象,审计成果应向人大常委会通报,主动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的监督。
  探索建立离任候岗制度。按照“先审后离”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候岗制度,即对拟调整交流的领导干部实行先免职候岗,同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待审计后根据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确定任职岗位。目前可先对提拔重用、群众反映强烈和重大国有资产运行单位等三种重点对象试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健全成果落实情况评议制度。在落实审计成果跟踪检查制度的基础上,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列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报告和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拓宽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渠道,加大对领导干部落实审计成果的监督力度。
  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健全联席会议工作规则,明确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活动方式、工作要求以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的作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人员编制、审计经-费、工作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
  注重队伍保障。通过辅导帮学、制度保学、理论考学、实践促学等有效措施,促使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增强政治责任感,刻苦钻研工作业务,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增强政治观念、全局观念和纪律观念,自觉树立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和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初级实务、高级实务、税务处理、技能拓展、全面会计实务等资讯。在线会计实务试题,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精品网课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会计实务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的会计入门基础知识,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会计实务精彩推荐: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知识详解会计人必看知识!如何做会计报表财会专家解读:会计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