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别:高等数学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
1.本考核大纲参考黄立宏《高等数学》教材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各专业高等数学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
(一)函数
1.识记函数的概念,掌握邻域、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识记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了解隐函数的概念.理解复合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
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4.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6.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8.识记几个特殊函数。
(二)极限
1.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ε-δ”、“ε-M”的描述不作要求),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3.识记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理解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价、同阶和等价).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4.识记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三)连续
1.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掌握判断简单函数(含分段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
2.掌握函数的间断点判定及确定其类型。
3.掌握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运用介值定理与零点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
4.识记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连续,并会利用连续性求极限。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掌握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的求法。
3.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法则以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及反函数的导数。
4.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法、对数求导法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
5.理解左右导数的概念,会求分段函数在分界点处的导数。
6.识记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7.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掌握微分法则,理解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一阶微分。
第三章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1.理解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定理,识记柯西中值定理,会用罗尔中值定理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会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2.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的方法。
3.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的方法,掌握用函数的增减性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方法。
4.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大(小)值的方法。
5.掌握判定曲线的凹凸性,求曲线的拐点方法。
6.掌握曲线的水平、铅直渐近线的求法。
第四章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不定积分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不定积分性质,识记原函数存在定理。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3.掌握不定积分第一换元法,掌握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
4.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5.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的求法。
(二)定积分
1.识记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理解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2.理解变限函数,掌握变上限函数导数的方法。
3.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识记无穷区间广义积分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第五章一元函数定积分的应用
1.理解微元法的思想。
2.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简单应用(会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六章常微分方程
1.识记微分方程的定义、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方程的解法。
3.掌握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4.掌握齐次方程的解法。
5.掌握用降阶法求微分方程专升本考试大纲专升本考试大纲的解。
6.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7.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向量代数
1.识记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法,会求单位向量、方向余弦,会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的运算。
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计算方法。
3.识记二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
(二)平面与直线
1.掌握平面与直线方程的求法,识记平面、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掌握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
(三)简单的二次曲面
识记曲面方程的概念、常用二次曲面(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抛物面、圆锥面和椭球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五、课程考核实施要求
1.考核方式
本考试大纲为专业专升本学生所用,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2.考试命题
(1)本考试大纲命题内容覆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为:识记的约占25%,理解约占35%,掌握约占40%。
(3)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占40%,中等占50%,较难占10%。
(4)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选择题(18%)、填空题(30%)、计算题(40%)和证明题(12%)等四种形式。
3.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本课程成绩。
六、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黄立宏.《高等数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2.参考书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吴留芳.《高上、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