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识记:(1)生命的基本特征;(2)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3)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2.理解:内环境与稳态的意义。
3.运用:负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识记:(1)细胞膜的结构;(2)跨膜信息转导的三种途径(受体);(3)与横纹肌收缩有关的肌细胞微细结构。
2.理解:(1)出胞和入胞;(2)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3.运用:(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2)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转运施工
方式。
第三章血液
1.识记:(1)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值;(3)参与纤溶的物质。(4)血浆渗透压形成与作用
2.理解:(1)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2)ABO血型系统;(3)Rh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4)输血的原则。
3.运用:红细胞生成部位、原料及调节激素。输血与交叉配血。
第四章血液循环
1.识记:(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指标;(2)心肌细胞的四个生理特征,(3)血压、阻力、中心静脉压;(4)心电图波的意义;
2.理解:(1)心脏泵血过程中室内压与射血充盈的关系;(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3)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4)微循环的功能,微循环血流通路及
作用;(5)肾上腺素的作用;(6)扩张冠脉的物质。
3.运用:(1)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2)收缩压舒张压的意义;(3)心交感神经、心迷走了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呼吸
1.识记:(1)肺通气;(2)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影响因素;(3)气体运输;(4)呼吸中枢与吸吸节律的形成。
2.理解:(1)肺通气阻力;(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3.运用:(1)肺通气动力;(2)肺表面活性物质;(3)呼吸中枢。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1.识记:(1)胃运动形式,胃排空,呕吐;(2)小肠运动形式;(3)大肠运动和排便反射。
2.理解:(1)胃肠激素;(2)小肠消化吸收特点;(3)大肠内细菌的作用;(4)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3.运用:(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胰液、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3)糖、蛋白质、脂肪吸收的形式。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识记:(1)平均体温;(2)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部位与方式。
2.理解:(1)基础代谢;(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运用:体温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体温调节中枢。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1.识记:(1)肾脏的作用;(2)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滤过膜及其通透性;(3)心房钠尿肽、酫固酮的作用;(4)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2.理解:(1)尿生成的三个环节;(2)肾小管集合管吸收的主要部位;(3)HCO3-重吸收的形式;(4)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的物质;(5)排尿反射的神经及作用。
3.运用:(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Na+,CI-、水、K+、葡萄糖的重吸收量;(3)水利尿、渗透性利尿。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1.识记:(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2)眼的折光系统的组成;(3)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及作用;(4)内耳的感音作用;(4)前庭器官的
生理功能;
2.理解:(1)眼视近物时的调节;(2)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成分;(3)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3.运用:(1)声音的气传导途径;(2)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识记:(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纤维分类;(2)中枢抑制;
(3)中枢神经元的排列方式;(4)神经感觉传导系统中两个投射系统的作用;(5)脊髓休克、去大脑僵值;(6)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
2.理解:(1)神经纤维及功能;(2)中枢活动特征;(3)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4)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基底神经节的功能;(5)睡眠的时相及意义。
3.运用:(1)主要的神经递质及受体分类;(2)两个感觉投射系统的作用;(3)内脏痛和牵涉痛;(4)肌牵张反射分类及作用;(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作用。
第十一章内分泌
1.识记:(1)激素的概念和分类,激素作用的机制;(2)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3)1.25-二羟维生素D3的作用。
2.理解:(1)激素分泌的调节;(2)下丘-腺垂体-腺体束;(3)腺垂体激素种类。
3.运用:(1)生长激素的作用;(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应激反应;(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二章生殖与衰老
1.识记:(1)雄激素的作用;(2)卵巢激素的作用。
2.理解: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3.运用:曲细精管的作用。
五、课程考核实施要求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系统解剖学分值50分,第二部分生理学分值50分。
2.考试命题
(1)本考核大纲涵盖教材的主要内容;
(2)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为:识记约占25%,理解约占35%,运用约占40%;
(3)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占25%,中等占55%,较难占20%;
(4)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等四种题型。
3.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本课程成绩。
六、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①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②唐四元.生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7
2.参考书目
①刘桂萍.护理应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②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