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
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以天为基本单位,所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货币量实际上是吞吐货币的银行每日营业结束之际那个时点上的数量。在这个基础上,月货币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计算的细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货币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两个货币存量数的平均。
同样,年的平均货币量计算亦是如此。对有些问题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货币余额这样的数字。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有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再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之分。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出现通货膨胀;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出现资产泡沫。
M1的结构中,M0是我国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实现的主要媒介手段,对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产生重要影响;其余的活期存款部分是生产资料市场购买力的主要媒介,与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和工业生产情况都有密切关系。M1是经济周期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对M1的严密监测与调控对抑制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