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相亲又成为一道最具中国特色的风景线。
微博热搜榜上有条消息,杭州民警因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托举一分钟救下轻生女子,让派出所的电话成为相亲热线,不少人打电话到派出所询问民警的个人情况。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每年的春节除了阖家团圆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相亲。平时被困在格子间里,见不到异性的Jerry、Jane们,回到家乡摇身一变成为了相亲列表里的浩然、诗琪,用一个个标注好的条件扫描对面待审核的“商品”。
没错,看名字就知道,90后已经成为了现在的相亲主力军,在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里,85后的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成为了年龄鄙视链下的牺牲品。
而现在的相亲,也从最开始简单的吃吃饭,了解对方的为人,变成了成套的鄙视链条,从年龄到薪资,从身高到学历,只有“强强联合”,再也没有了“优势互补”。
最明显的,就是在学历上的鄙视,985/211本科>硕士>CPA>普本>博士,而其中尤以对女生的评价最为典型。
博士是怎么在这场战争中毁掉的
博士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在相亲市场上却常常位于鄙视链的末端,尤其是女博士,在很多介绍人的口中好像是应该努力规避的缺点。
坦白讲,除了年龄的原因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对博士这个称谓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长期待在学校读书,对社会认识太浅,生活能力低于普通人的平均水平。而“要不要和女博士谈恋爱”也成为一直以来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前两天微博上“女博士被骗85万,称10年不看朋友圈”的消息,再一次让这个话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29岁博士毕业,入选2017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三百人之一,却因为缺乏防范意识,前前后后被骗85万。

 
有人说,社会阅历少不是被骗的原罪,全社会应该保护这样一心只想做科研的心无旁骛的人,而不是调侃揶揄。
诚然,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来讲确实是这样,但婚姻是现实的,如果85万对一个家庭是致命的损失,谁愿意冒这个风险去相亲,去尝试婚姻的圣洁度到底有多高。
而“90后高颜值副教授”刷屏朋友圈,恰恰也说明了博士这个群体在相亲中的劣势在哪里。

 
和传统意义上高龄、刻板、书呆子形成对比的是,这个博士是90后、颜值高、会电音吉他,20岁获得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资格,还是湖南大学法学院聘任的副教授。这种情况下,博士这个称谓才会成为相亲市场上的锦上花,而不是雪上霜。
有时候,你以为你摆脱了学历低的鄙视,实则掉进了另一个年龄和颜值的鄙视链里,而造成这个局面的,恰恰是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学历。
“CPA们”的强势入局
在这条鄙视链中,CPA更像是一个概括,代表了那些和CPA水平相当的各行各业的高含金量证书。因为学历鄙视说到底是综合实力鄙视的简洁方法,CPA们就是综合实力的另一种表示。
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他们初入社会,工作上还没有明确的提升,薪资水平也刚够房租和养活自己,所以“潜力股”就是隐藏在学历中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相亲标准。
在大多数相亲对象还只知道躺在床上打王者荣耀的时候,你已经在工作之余辛辛苦苦考出了行业最顶尖的证书。同为普本毕业的职场新人,谁有更多的筹码,谁就能占据相亲市场的主动权。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一次考过6科CPA的大专毕业生,为什么要费尽心力考这样一张难考,还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的证书。他说因为学历缺陷已经很明显了,而男生不只要过相亲这一关,未来还要面对更多的养家压力,如果连第一关都过不了,还怎么谈以后要怎样。
知乎上经常有一个讨论,就是“同时拥有CPA、ACCA、CFA、司法等证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个高票回答是,就是你去相亲的时候,一谈到同时拥有这些证书,什么985本科、硕士学历都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
很多时候,CPA们代表的不只是一本证书,而是一种对事业的上进心,和对职场未来上升空间的设想。
985硕士和普本大学生的命运
985本科的毕业生一直处于相亲鄙视链的学历链条顶端,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对于硕士和普本大学生的命运,可能就没有985本科那么好了,而普本的毕业生,更是这场鄙视链中存在感最低的群体。
据有些婚介所的“红娘”透露,虽然这是一个提倡恋爱自由的年代,但是一旦和婚姻挂钩,学历越高的人越重视相亲对象的质量和潜力。有些名校生自始至终都有“名校生情节”,常春藤的,一定要配清北复交的,至于人大交大的,就留给浙大武大好了。

 
在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里,普本就是一个被忽视的存在,男硕士希望找个重本的女生,女硕士希望找个重本的男生,归根到底重本和普本虽然就差了一个字,但选择权和被挑选的权利已然握在了不同人的手里。
而硕士在90后群体中已经不是稀缺,“求职潜规则”讲究出身看本科,相亲也是一样,不是出身重本的硕士,同样没有优势。
确实,也有很多学历高,工作好的人在挑相亲对象的时候不过分关注学历条件,但是他们可能会有附加要求,例如女生不能出去工作,还要肤白貌美,有身高优势等等,似乎这是依靠出卖学历缺陷而得来的。
越来越多的90后都不愿意结婚了
尽管90后不断地迈入相亲大军,但越来越多的90后却表示不愿意结婚了。很多时候,自己一面吐槽“相亲鄙视链”的可笑,一面又成为现实中鄙视链的推波助澜者。
所以最后,越来越多的单身90后被“相亲鄙视链”拖垮,但又不得不沿着这条路硬着头皮走下去,仿佛婚姻不和利益挂钩,就是感情中的傻子,要吃亏一辈子。
前两天,萧山情侣的婚前聊天记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不少网友从酒席钱、买房钱、车钱等等角度出发做了完整的分析,有觉得女生特别现实特别拜金的,也有觉得这样才公平才合理的。但很少有人去想,什么时候开始3年的感情敌不过一套房了。

 
而回归到钱的问题上,又不得不说回女博士被骗85万的现实,既然婚姻迟早要走这一步,何不在相亲的时候直接亮明底线,毕竟感情和谁都可以培养,但钱不行。
90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是外卖不好吃还是手机不好玩,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找对象。年轻人的独立观念越来越强,总觉得自己一个人能生活的更好,不需要为了别人做出让步。所以他们也越来越容易被不经意的感情所感动。
微博上有个视频,台湾86岁的老翁帮妻子出门买午饭结果忘记房门密码,警察帮忙开门后才发现只有照片在屋内,妻子已经去世了一年。老人虽然有轻微的失智,会忘记房门密码,却不会忘记给妻子买午饭。

 
还有前段时间网上热转的翠娥和老夏的故事,也深深赚足了年轻人的笑容和眼泪。
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被“相亲鄙视链”拖垮的90后才会发现,不是所有的相亲都是明码标价,被打上标签放在桌面上展示,学历也好、身高也好,也许只是情感之外的附加东西,而不是先决条件。
但是我们又无法说这种鄙视链是对还是错,毕竟每个人对正确的婚姻都有自己不同的衡量标准,所以对相亲对象要看眼缘还是看学历,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认知。
而相亲,作为存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特色,不知道从90后这一代开始会不会发生一点点改变。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小七,高顿财经签约作者,CPA持证人,中央财经大学毕业,曾就职“四大”,长期专注于财会职场,做的了审计,写的了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