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着眼于破解企业“融资难”难题,不断完善共赢机制,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好“面”、引好“线”、走好“针”,精心为县内企业量身定制抵御融资“寒冬”的“保暖衣”。
  做好“面”完善金融体系
  威县积极完善金融体系,努力拓展服务范围,做大做强“三层面”,让“保暖衣”能够遮风挡雨。
  一是做大做强域内银行“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威县银行金融业发展“问诊把脉”,制订银行金融业发展战略。以此为依托,该县在网点建设、财税政策、人才选拔、业务拓展等多方面,对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大力支持。同时,不断加大与域外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力度,2年间,先后引进邢台银行、中国银行在县内设立分支机构。截至目前,该县已拥有工、农、中、建等各类银行7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8亿元,同比增长20.16%,累计发放贷款30亿元。
  二是做大做强农村金融机构“面”。大力推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型改革步伐,力争5年内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做好村镇银行组建筹备工作,逐步形成各金融机构业务互补、良性竞争的良好局面。并成立中和农信威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为贫困地区中低收入者提供无抵押小额信贷服务,提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已发放贷款482万元。
  三是做大做强小额贷款公司“面”。抢抓全省鼓励黑龙港流域贫困县设立扶贫小额贷款公司有利时机,成立了5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贷款7410余万元,并对上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其他行为人,按照注册资本金规模大小择优上报,力争5年内发展10家小额贷款公司。同时,不断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监管,推动依法合规经营、业绩优良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做优做强。
  引好“线”促政银企合作
  威县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全面对接机制,引好走直“三条线”让“保暖衣”合襟对缝。
  首先是引好“对接线”。与辖区各金融机构、企业建立长效沟通联系机制,每月组织一次重点项目融资政银企洽谈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大型政银企对接会。同时,深入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对一”帮扶企业活动,每家银行至少分包帮扶20家重点企业。
  其次是抢抓“争上线”。定期组织财政、发改等县直部门及各金融机构,向上级金融机构推荐介绍该县重点项目和资金需求。同时,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2012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和省财政部门下达企业发展扶持资金6700余万元,为县域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加强“创新线”。积极引导各银行创新推广金融产品,不断扩大货币供应。目前,建行“助保贷”业务、农行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小企业联保”业务、邢台银行“冀南微贷”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等多个新兴信贷品种已得到全面推广,并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冀南微贷”业务在该县推行至今,短短5个月已累计放款3242.5万元,为全县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提供了有效资金支持。该县还谋划成立民间资本投资促进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走好“针”破解融资难题
  威县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在关键点上走好“针”,让“保暖衣”坚固得体。针对制约企业信贷的抵押、担保、信用3大关键性因素,该县有的放矢。在破解“抵押难”方面,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组织有关部门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集中处置,加快为企业及沿街商铺办理国有土地证和房产证步伐,解决企业融资抵押物少、抵押物缺乏银行认可等问题。大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简化工作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推行“一站式”服务。在破解“担保难”方面,成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累计注入资本金900余万元,先后帮助11家企业成功申请贷款。还设立2家担保公司,制定《金融机构和投资担保机构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奖励办法》,*5限度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在破解“信用难”方面,以开展河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和使用范围,尽快形成覆盖全县的社会信用征信数据库。
  与此同时,对全县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及时把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充实到后备上市资源库。对进入上市轨道企业在财税缴纳、土地使用上给予优先照顾,争取利用5年时间,力推5家企业完成上市,形成“上市一批、辅导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此外,威县还注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稳定的金融秩序。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浓浓暖意,也为威县先后赢得“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