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肃省出台30条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出100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伴随着工商登记制度的巨大变革,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即将收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我省经济体制改革正稳扎稳打,有力有序进行。从全省来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统筹谋划,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今年计划完成重要改革事项61项,前三季度,已完成39项,多项改革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市场主体抽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采取多级联动方式,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分类抽查监管,对失信市场主体列入企业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建立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初步搭建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定西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全省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超过50种,面向贫困地区的小额贷款产品超过20种,以贫困户为主要贷款对象的扶贫贴息贷款产品达到10种以上。
  事实上,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正在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先后三批取消、调整和下放191项行政审批事项,完成了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工作。同时,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启动,我省印发实施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及配套的22项制度,启动了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造等重点工作。省级107个预算部门除涉密单位外,全部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生态保护与恢复、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水资源严格管理为重点,我省开展了生态补偿试点、园区循环改造试点,探索形成了循环经济典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