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科目是必考科目,不管报考什么专业都要考经济基础,很多考生也需要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相关资料,所以高顿经济师小编这里为报考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专业的考生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货币与金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货币与金融

考点: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划分货币层次。
2.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
(2)M1=M0+单位活期存款,是狭义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属于准货币。
3.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5)政府部门在债券市场的融资,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和一般债券。

考点: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治理

1.通货膨胀的原因
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2.通货膨胀的治理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证券。
积极的供给政策: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考点: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和资产负债表

1.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央行的主要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对银行的业务: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全国清算。是央行主要的中间业务。
(3)对政府的业务:经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管执行有关。
2.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资产: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其他资产。
(2)负债:储备货币(包含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
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其他负债。

考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
2.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3.缺陷:
(1)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2)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3)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
(二)再贴现
1.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2.优点: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3.缺点: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需要商业银行的主动配合。
(三)公开市场业务
1.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优点:公开市场业务更具有弹性、更具优越性;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3.缺点:金融市场必须具备全国性,还有相当的独立性;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考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资金的来源)
1.自有资金:股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2.外来资金。
(1)吸收存款: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
(2)借款业务: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二)资产业务(资金的运用)
1.票据贴现
2.贷款业务
(1)按贷款条件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
(2)按用途分为:资本贷款(用于添置固定资产或设备更新改造)、商业贷款(用于原材料的购进和商品交易)和消费贷款。
3.投资业务
(三)中间业务
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考点: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及变迁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1.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2.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1.国际金本位制(最早出现)
内容:①由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②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运行特征:①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美元按照每盎司 35 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
②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③国际收支的调节: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
体系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维持对美元的信心和保证国际清偿力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3.牙买加体系
主要运行特征:①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②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③国际收支的调节:经常账户失衡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等方式进行。
以上就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货币与金融】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经济师】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经济师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