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汇票跟商业承兑汇票的区别:定义范围、承兑人不同、信用程度不同、风险程度不同。
1.定义范围
商业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它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所以商业汇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商业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是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票据。它是基于商业信用产生的,即由企业作为承兑人来承诺到期付款。
2.承兑人不同
商业汇票:如果是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人是银行。银行在承兑时会对出票人的资信等情况进行审查,并且在汇票到期时,不论出票人账户资金是否充足,银行都要按照汇票金额向持票人付款。
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是企业。在汇票到期时,付款企业账户资金充足时才会付款,如果付款企业账户资金不足,持票人可能无法按时收到款项,会面临一定的收款风险。
3.信用程度不同
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由于有银行信用作担保,信用程度较高。在票据市场上,银行承兑汇票更容易被接受和流通,贴现利率相对较低。
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信用,信用程度相对较低。一些规模较小、信用状况不佳的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在市场上的接受程度可能较低,贴现难度较大,贴现利率也相对较高。
4.风险程度不同
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主要在于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不过在中国,银行的信用一般是比较可靠的,所以这种风险相对较小。
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除了面临出票企业的信用风险外,还可能受到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出票企业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危机,持票人可能会遭受损失。
商业承兑汇票:
1.提示承兑期限:
(1)见票即付的票据:无须提示承兑
(2)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到期日前提示承兑
(3)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出票之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2.逾期提示承兑:
如果持票人超过法定期限提示承兑的,即丧失对除出票人以外其他前手的追索权(只能向出票人行使追索权)
3.承兑:
(1)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如果付款人在3日内不作承兑与否表示的,则应视为“拒绝”承兑。
(2)绝对记载事项
付款人承兑汇票的,应当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并签章。
(3)相对记载事项
汇票上未记载承兑日期的,以持票人提示承兑之日起的第3日为承兑日期。
(4)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4.承兑的法律效力:
(1)承兑人于汇票到期日必须向持票人无条件地支付汇票上的金额,否则其必须承担延迟付款责任。
(2)承兑人必须对汇票上的一切权利人承担责任,包括付款请求权人和追索权人。
(3)承兑人不得以其与出票人之间的资金关系来对抗持票人,拒绝支付汇票金额。
(4)承兑人的票据责任不因持票人未在法定期限(到期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而解除,承兑人仍要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自汇票到期日起2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