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微生物学教程》
参考书目:《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
第一章绪论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的生物种类;了解微生物发展历史,掌握每个阶段代表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在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实验技术。
第二章原核生物
第一节.细菌
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细胞构造及生理功能;细菌的繁殖及群体形态(菌落、菌苔、菌膜);常见细菌类群的代表。
第二节.放线菌
放线菌的分布;放线菌的形态与细胞结构;放线菌的繁殖及群体形态;放线菌的代表属。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真核生物概述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核生物细胞构造及生理功能。
第二节酵母菌
酵母菌的特点,细胞的形态和构造;酵母菌的菌落特征;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三种生活史;酵母菌的菌落特征等。
第三节丝状真菌――霉菌
霉菌的形态结构;霉菌的菌丝体及各种分化形式;霉菌的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霉菌的代表属;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的比较等。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的特点;病毒的构造、对称体制及群体形态;病毒的分类及命名方法;烈性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效价测定及生长曲线;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现象等。
第二节亚病毒因子
各种亚病毒因子如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等结构特点,朊病毒的基本特点等。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要素
不同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的差异;微生物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各种营养类型分类标准,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的各自特点。
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即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的各自特点。
第四节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培养基的分类;常见培养基的组成分析等。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化能异样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底物脱氢的四种途径――EMP,HMP,ED,TCA循环;递氢和受氢的几种不同的方式等。
第二节自养微生物的产ATP和还原力的方式
化能自养微生物产能方式及特点;光能微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特点等。
第三节自养微生物的二氧化碳的固定
自养微生物二氧化碳固定化的四种代谢途径即Calvin循环途径,厌氧乙酰-CoA途径,逆向TCA循环,羟基丙酸途径。
第四节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的类型,生物固氮的主要机制及六大要素,好氧菌固氮酶避氧机制。
第五节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微生物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机制及青霉素的抑菌机理等。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各种方法。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单细胞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与同步生长,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和高密度培养等概念特点。
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主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各种因素。
第四节有害微生物的防控
有害微生物防控的各种概念,高温灭菌主要分类及特点,影响因素等,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等相关概念及特点等。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遗传变异等相关概念的区分,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几种典型质粒的特点等。
第二节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相关概念及突变类型;基因突变的特点及自发和不对应型的试验证明;基因突变的常见机制与修复机理;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原则及过程;突变株常见的筛选方法及原理。
第三节基因重组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的特点,主要形式及机制;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形式等。
第五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菌种的衰退、复壮等概念;菌种的保藏理性条件及常见的保藏方式等。
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
生物通用的分类单位,种的概念;微生物学名的命名方法等。
第二节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生物的五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