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甲公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家生产各种家具的企业,由于前两年增值税和所得税税负刚好都在税负警戒线下限之上,所以两次选案均未将其列入检查对象。本年选案时,发现甲公司的税负依然如故,有人为控制税负的迹象,选案部门终于将其列入了检查对象。为了解开连续三年两大税负都刚好在税负警戒线下限之上的谜团,检查组分析了三大可能:一是通过虚购原材料来调节增值税税负并调节销售成本和利润;二是通过隐瞒部分销售收入来调节增值税税负和销售利润的实现;三是通过降低对关联方销售价格控制销售收入的方法来调节增值税税负和销售利润的实现。
针对这三大可能,检查组先后实施了四大检查程序:一是重点检查了主要耗用的原木和板材的购进及进项税的扣除,其中重点关注了购进数量和价格的异常变化。但是,由于原木和板材的市场价格变化既大又快,就是同一类别的也因产地不同而产生价格差异,再由于计量单位有体积、面积及重量三种情形,而且对各种原材料耗用的规律不明显,所以*9道检查程序未有收获;第二道程序,检查组对主要品种的库存原木、板材及产成品进行了实地盘点,盘点结果除了发现少数原木、板材及产成品的存放有些混乱,少数品种有串号外,未发现账实不符;三是检查现金销售是否全额入账,检查组不仅检查了现金销货的环节和相关内部控制,而且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以及对账面核算情况的检查,未能找出这方面的疑点;四是对与关联方采购或销售货物的价格是否合乎公允价的问题,由于未见甲公司有这两方面的关联方,所以,排除此类问题。
检查组精心计划的四大程序实施完毕,谜团虽未能解开,但检查组陆组长仍认为,不管甲公司采取何种手法来调节两大税种的税负,其调节的方法和措施一定会体现到账面上来,而且一定与检查组已经涉及到的购货数量、购进单价、存货库存、销售价格及收入等相关问题有关,所以,检查组所实施的四大程序应该已经触及到舞弊手法,只是没有抓住解开该手法的切入点。陆组长坚信,应该继续扩大并延伸对这四大程序的检查范围和检查深度。然而,在检查组重点剖析了三大主要原材料前后两年购进价格的变化,分析了三大主要产成品前后两年销售成本的结转情况后,还是因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而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至此,陆组长只好放弃依据计价异常来揭示问题的思路,而只能考虑通过对购进数量的检查来揭示问题,但由于此前的实地盘点并未发现账实不符,似乎数量上也不应该存在问题。至此,让陆组长一筹莫展。
为了寻找新的检查思路,陆组长又仔细分析了三大主要产品前后两年各月的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的实现情况,发现了一怪现象,即不管原材料的购进价格和产成品的销售价格如何变化,这三个品种每月各自实现的利润都较稳定,即基本都保持了一定的利润率,似乎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再仔细检查发现,甲公司每月结转销售的产成品基本上都是当月从生产成本转入后又立马结转销售成本,产品库存很少。所以,甲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对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结转来控制当月的销售利润。但如果这样分析,生产成本就应该是一个调节利润的防空洞,这让陆组长立马意识到此前一直没有关注到生产成本,在仔细检查了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后,尽管从账面上未见异常,但精明的陆组长还是选择了在年度中间就没有了发生额的两个衣柜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实地察看,并询问了车间生产工人,工人的回答非常直接,这两个品种已有好几个月没有生产任务了。没有了生产任务怎么生产成本账户还有余额?陆组长请甲公司财务经理予以解释,但财务经理一会儿说忘了转,一会儿又说没有来得及转,陆组长说,你们账面对成本结转如此认真,这两种可能都不应该存在,并立马直截了当指出是不是将生产成本变成了调节利润的防空洞,至此,财务经理不得不承认了存在的问题。
原来,甲公司有一心腹采购员专门获取虚开的购货发票,并在当月把虚开的数量和金额全部打入生产成本,但不再结转虚假完工的成品,而是把这部分虚增成本一直隐匿在生产成本中,并在每月确定了销售价格后,再以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倒轧当月完工产品的单价来控制销售利润的实现。由于将虚假购进的原材料在购进当月打入了生产成本,而且也没有虚增产成品,这样,不管何时盘点原材料和产成品,都不可能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同时甲公司也深知生产成本不可能有人盘点,这样,就将生产成本变成了调节利润的防空洞。至此,问题终于水落石出,甲公司自然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分析
在日常纳税检查实务中,相当多的检查人员不知道如何检查生产成本,就是实施检查也可能因种种原因无法查深查细,或即使查明具体情况但往往处理又较为复杂,而更有人认为成本多转少迟早是转,从而造成很少有人对生产成本进行检查,这不仅使得对生产成本的检查成为薄弱环节,而且也使得生产成本成为一些企业偷逃税款的防空洞,所以,检查人员不仅应该加强对该薄弱环节的检查,而且还要掌握检查生产成本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堵住这一防空洞。S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