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所得税管理的思考来源:江苏国税网作者:鲁守祥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日常征收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历史形成的思维定势,对所得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相对“两税”相比,一些干部对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把所得税摆在应有的位置,而是作为附带工作,与当前所得税在国税的重要性不相吻合。  二是税源监控工作滞后。从2002年1月1日起,所得税征管范围进行了调整,自所得税分享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新登记注册的企事业单位的所得税,统一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但由于种种因素,一部份税源无法纳入正常的管理范围。究其原因:一是部门间缺乏联系,存在税源空隙。产生新的漏征漏管户;二是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企业所得税处于国、地税务机关共管状态,由于部分纳税人欠缺税法知识,自觉纳税意识较差,导致漏管户的产生;三是对政策理解不同,使得在税源管理上产生一些“盲区”;四是税源监控管理缺乏系统性。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管理人员大多通过个别调查、微机查询、电话询问等形式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原因,往往疏于实地检查,缺乏对新税源的监控。  三是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财务核算不实、企业经营盈亏失真。目前企业会计有的属于聘请的兼职人员,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培训就从事财务工作,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对企业所得税具体的新政策、新规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能准确体现其经营成果。如我分局在这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发现某企业在2005年度的财务核算中,将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机器设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将属于正常维修低值易耗品购置列入到固定资产中,影响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损害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二是部分企业仍存在故意偷、逃、骗国家税收的行为。受利益驱使,部分企业采取收入不上账、虚列成本、多摊费用等不正当方式,形成纳税申报不真实,有的纳税户增值税申报有销售收入,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常年为零申报,年度申报出现利润亏损。  四是税收管理缺乏科学性。目前,国税部门管理企业所得税在方式上还存在一定不足,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是对纳税人申报表的审核手段落后。多年来,对所得税申报表的审核全部依靠人工进行。税务人员对申报表的审核绝大多数是就表审表,只要逻辑关系正确就认定企业申报没有问题。二是管理环节中对所得税检查方式落后,没有针对性。管理人员进行专项检查时,检查对象的选择也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没有科学的方法识别纳税人当年或以前年度所得税申报的真实性,从而不能进一步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纳税人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强化所得税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所得税日常征管,建立有效的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体系。(1)建立健全台账。企业所得税的特点是连贯性强,跨年度甚至跨几个年度的费用时有发生,尤其如待弥补亏损、广告费等类似问题,因此,所得税台帐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2)实施科学分类管理。按照企业经营规模大小、财务制度健全与否、企业设立时间长短、纳税信用等级高低以及所处行业不同等标准,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对财务制度健全、设立时间长且经营规范、纳税信用好的企业,实行查帐征收;对经营规模中等,财务制度健全、设立时间长且经营规范、按销售额定率征收;对一些账证不健全、核算水平低或者无能力核算的中小企业,合理确定核定征收标准,保证核定征收的公平合理;对“长亏不倒”的企业要作为纳税评估和检查的重点对象,分析其亏损的真实原因,加强管理。  二是加强税法宣传,提高企业纳税意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税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纳税人自觉纳税。一方面,采取多样性税法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辅导,其重点应放在税前扣除规定、纳税调整项目、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方面。  三是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提高税源管理的预见性。强化与地税部门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与协调配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传递税务登记户数、变更户数、迁移户数及注销户数等信息,防止出现漏征漏管户。  四是加强国税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干部所得税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自学、集中培训等各种形式鼓励广大干部自觉学习税收业务和财务知识,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五是加强汇算清缴,强化纳税评估。汇算清缴工作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将所得税管好。在汇算清缴工作时应认真审核企业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审核资料是否齐全、申报的项目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性、是否进行纳税调整等。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申报的各种信息资料,运用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对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额与评估额进行比较分析,审核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作者:鲁守祥作者单位:宝应县国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