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调整意在长远来源:首席财务官作者:崔红霞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9月14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对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对于这次出口退税率政策的调整,本文主要从背景、内容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政策出台的宏观经济背景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比较灵活的政策,其退税率的调整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进行的,在此之前出口退税政策几次大的调整基本上都反映了这种现象。因此,首先需要对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台的宏观经济背景做一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到考验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这两个指标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都是约束性指标而非预期性指标。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耗增长情况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速达到10.9%的高增长,但单位GDP能耗同比却不降反升,增长0.8%。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使得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程度不同地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689.6万吨,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74.6万吨,同比增长4.2%。这表明与经济高增长相伴随的是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大量增加,加剧了国内能源、原材料、运输紧张的矛盾和资源环境压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务院日前批复的“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其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实行计划管理,能源消耗基数按2005年统计结果确定。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左右。同时还指出,各省(区、市)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地)、县及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从各地区“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来看,降幅高于20%的主要有山西、内蒙古、吉林和山东。其余的省(区、市)能耗降低幅度均在20%以及20%以下。  2.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十一五”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同日,国家发改委配套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3月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明确了推进产能过剩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并着重指出了八个重点措施。可以看出,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今年开始全面推进。国家发改委目前已相继下发了铜冶炼、铝、煤炭、水泥、纺织、电石、焦化、铁合金、钢铁、电力、铅锌等11个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观察这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行业可以看出,有不少是产能相对过剩的行业以及产业结构要加快调整的行业,这表明通过对这些行业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也是加快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措施之一。  3.贸易顺差激增,贸易不平衡压力增大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从1994年开始已连续13年实现顺差(包括2006年),进入2005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激增,突破1000亿美元,而2006年前10个月累计贸易顺差已达到1336.21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贸易不平衡压力不断增大。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今年前三季度已达到了72%,顺差占GDP的比重达到6.2%。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今年10月,商务部公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我国商务领域的*9个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十一五”期间商务领域六大发展目标指出: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可见,“十一五”时期,在结构导向上将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实现贸易平衡转变。  4.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我国的外贸总量虽然在这几年有了大幅增加,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上升到第三位,但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为主导的特征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增长质量并未同步得到明显提升。《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这种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无论是国内资源环境还是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都难以长期支撑,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并具体指出了将从四个重点环节来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建立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相适应的外贸调控机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点。因此,可以预期“十一五”时期将不断的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控和引导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结构的调整和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二是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进行增补。  对部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取消、降低和提高。具体来看,取消出口退税率的商品主要涉及一些资源性产品以及初级产品。如部分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及废料等。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主要涉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以及出口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如钢材、水泥、玻璃、纺织等。而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商品主要涉及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以及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生物医药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  另外,本次调整还增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即将此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以及本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三、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  1.对行业的影响  我们认为,对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上,由于此次调整在具体的执行时间上,“对2006年9月14日之前(含14日)已经签定的出口合同,凡在2006年12月14日之前(含14日)报关出口的上述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可以选择继续按调整之前的出口退税率办理退税”,因此有着三个月的缓冲期,所以对调整所涉及行业今年出口增长的相关影响较小,影响预计主要将从明年体现。  (2)静态的来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影响毛利率的变动进而影响到利润。理论上看,出口退税率下调或上调的幅度应与毛利率降低或提高的幅度相等,从而影响到利润的减少或增加。在这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行业当中,以煤炭行业下调的幅度为*5,达到了8个百分点,其余均为2~3个百分点左右。而出口退税率上调的行业当中,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上调幅度*5,*6可达到8个百分点。  (3)除了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幅度大小对相关行业的利润有影响之外,还应考虑其出口比重的大小,即出口量在其产量中的比重。从本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所涉及行业的出口量在其当期的产量当中所占的比重来看,以纺织服装、水泥、钢铁、煤炭为例,纺织服装的出口比重比较大,约为30%左右。钢铁次之,占到8%左右。而煤炭和水泥的出口比重均在3%左右,比较小。  当然,除了税率调整的幅度和出口比重大小的影响之外,还应具体考虑该行业在成本上升之后转嫁成本上升压力的能力大小,如提高价格,降低成本的能力等。  (4)相关行业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在此之前已有一定的预期和准备。一方面,在2003年底和2004年初,我国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过一次大的调整,比较这两次的调整,可以看出: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部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的思路贯穿始终,并未有所改变。而且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出口结构,“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如煤炭、钢材等,此次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是在2005年5月下调后的又一次下调,因此调整也是逐步的,并非一次性的。部分行业对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应该是有着一定预期的。相应的,在对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应对上,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二季度以来一些行业出口量的大幅增长不排除其在出口退税率调整预期下抢运出口的可能。  我们选取了煤炭、钢材这两个近两三年来出口退税率持续下调的行业,观察其出口量的变化情况。煤炭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在2004年1月1日之前是13%,自2004年1月1日起下调到11%,2005年5月又下调到8%,这次调整则直接取消其出口退税率。从其出口量的变化情况看,2003年9388万吨的出口量是其近几年出口的高点,随着煤炭出口配额的削减以及出口退税率的下调,2004年开始出口量逐年减少,今年1~8月份的出口量为4176万吨,同比下降了13.5%。由于出口价格逐步走高,因此虽然出口数量呈下降态势,但出口金额在2004年、2005年却并未下降反而有所增长。进入2006年在出口数量减少和价格增势趋缓的双重影响下,前八个月的出口金额也同比下降了11.74%。  钢铁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在2004年之前是15%,在经历了2005年和2006年的调整之后,目前的出口退税率是8%。从钢材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变化情况看,从2004年开始都出现了大幅增长态势。2004年钢材出口突破1000万吨,达到了1423万吨,2005年突破2000万吨,今年前八个月已达到了2452万吨,同比增长69.8%,而钢材出口金额今年前八个月达到了141.7亿美元,同比增长52.59%。由此可见,钢材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从目前来看对钢材出口量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这表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只是影响企业出口增长情况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国外市场的需求状况、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异等,也是影响行业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2.对出口增长的影响  由于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在思路上与2003年底的调整是一致的,并无大的变化,在此我们先对上次出口退税率政策调整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  2003年10月我国对出口货物退税率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调整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出口退税率保持不变、调高、取消和降低。具体来看,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从月度出口增速的变化来看,我们注意到2003年12月份我国的出口商品总额达到了480.6亿美元,是当时的月度新高,出口增速高达50.7%。这表明在出口退税率政策调整颁布之后和2004年初正式实施之前,出口企业为了应对即将实施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纷纷利用政策的缓冲期,在政策正式实施之前抢运出口,表现在出口增速的月度数据上是2003年底的出口增速出现异常的超常增长现象。  在2004年1月1日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之后,1月份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以及2003年年底抢运出口等因素的影响下,出口增速迅速降至19.8%,与2003年12月份的出口增速相差达30.9个百分点。随后出口增速迅速趋稳。  在经历了政策正式实施后出口增速的短暂回落之后,从全年出口增长看,2004年我国的出口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增速比2003年提高0.73个百分点。这表明,整体来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短期内虽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从全年增长来看,影响并不明显。当然,2004年伴随着出口退税率的整体下调,我国的出口退税机制也进行了改革,加大了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机制,退税力度有所加快,欠退税问题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当年出口增长的不利影响有所冲抵。另外,2004年世界经济恢复了较快增长,经济增速达到了5.1%,比上年高出0.9个百分点,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增长强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增长起到了提振作用。  从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整个出口增长的可能影响看,我们认为虽有一定影响但比较有限。原因在于:(1)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结构性调整,在下调甚至取消一些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同时,还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2)出口退税率下调甚至取消的部分商品其出口金额在整个出口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对整体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3)从不同贸易方式角度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主要影响一般贸易,对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影响不大。从今年前十个月的情况来看,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金额占到全部出口金额的53%,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实现顺差额占顺差总额的70%。因此,总体来看由于我国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是国际与国内因素、长期与短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这种贸易不平衡的状况预计仍将继续持续,短时期内出现根本性改观的可能性并不大,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并非一日之功。  3.此次政策调整:长远意义大于短期实际影响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对于这次出口退税率政策的调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能耗居高不下、环境压力加大;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贸易顺差激增,贸易不平衡压力增大;出口增长结构及增长质量亟待调整与提高是当前对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进行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这一宏观经济大背景决定了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结构性调整,在降低甚至取消“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同时,对国家鼓励和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提高。  (2)由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十一五”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条主线将贯穿始终。因此可以预期,结构性的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一政策措施还将在今后择机出台,尤其是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还有可能继续下调。  (3)从影响来看,我们认为:对于整体外贸出口增长以及贸易顺差来看影响不大,而对所涉及行业的影响应从长期的视角全方位地看待。理由在于:透过此次出口退税率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对于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在政策面是抑制的,而下调出口退税率只是其中的一种措施,其余的措施还有削减出口配额、加征出口关税等,在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所涉及行业的出口增长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其最终目的是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其长远意义远大于短期的实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