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战已落下了帷幕,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如今,“真身”已现,所有奋战的小伙伴们,今年的专业课到底能Get多少分数,大家心里有谱了吗?
为此,上海高顿考研教育学教研室给大家对311试题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帮助考生们分析自己的考试情况!
一、教育学原理
54.根据材料回答下述问题。
教育当局常常宣称,他们希望学校有助于使人人得到平等的机会,情况确实是这样。有些国家在经济上的要求,有些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目标,世界许多地方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对社会不安定的恐惧等等,都助长了人们强烈要求教育更加民主化。而且也有许多迹象,表明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都创造了许多条件,使更多的人能够上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努力延长就学的时间。工业化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都在继续不断地扩充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了评定学习的结果,人们已经开始采用普通考试、竞争性的测验和统一的评分方法,这即使还没有在法律上废除传统特权,但事实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不可否认的进步,证明民主有力量改进教育的结构、范围和实践。
然而,可能平等地受教育,这只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足条件。人们有可能同样受到教育,但并不是说,他们都有同等的机会。平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
相反,这种成功的机会是很不平等的。人们在教育周期的开始和末尾,对那些入学生和离校生的社会背景进行比较时,曾经系统地加以歪曲。这一点就是证明。
(1)简述材料中的教育公平观。
(2)分析材料中实现教育公平的举措。
(3)请你谈谈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上海高顿考研参考答案要点】
(1)材料中的教育公平观强调的是平等的接受教育。具体表现在更多人能够上学、通过平等的竞争来进一步削弱传统的教育特权。
(2)材料中实现教育公平的举措:①延长就学时间;②扩充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③采用普通考试、竞争性测验和统一评分的方法。
(3)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方面内容。起点公平,即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公平,即享有的资源均衡;结果公平,即通过教育享有的结果是平等的。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适度发展学前教育,注重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使更多人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为接受更加系统的教育打好基础。
②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一方面2008年我国实现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和普及,实现教育起点公平,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学校设置、教师素质的建设,促进教育过程平等。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通过在高中阶段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元模式,使更多人通过教育获得生存的本领和技能,进一步帮助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实现教育结果平等。
④非正规教育的复兴。非正规教育通过更多的教育形式,如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资源、教育结果的平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⑤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高中阶段与大学的衔接日益密切,人们可以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接受大学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的平等,从而促进教育结果的平等。
⑥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目前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一步拓宽了人们进入高等教育学习的机会。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我国目前正在强调高等教育量的发展与质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真正实现教育结果平等。
⑦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我国为了适应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在教育观念上,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教育体系上,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教育方式上,要实施多样化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学习。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二、中国教育史
5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切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材料二:公孟子曰:“君子不作,术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人知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诛,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己有善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诛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耗遂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善多也。
材料三: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我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1)从孔子到墨子,又到庄子,在知识学习问题上的认识,表现出怎样的变化。
(2)结合孔孟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教育文化,评说他们的知识学习观。
【上海高顿考研参考答案要点】
(1)①孔子说:“阐术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体现了孔子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知识的传承,“好古”体现了孔子乐于学,热爱学习。
②墨子提出“古之善者则作之,今之善者则作之”体现了墨子对古代的好东西应该传承,而在今天则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东西,希望好的东西能更多一点,反映了墨子比较重视知识的创造。论证有理有据,也表现出墨子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庄子提出“知量无穷”“知时无知”,比喻知识无穷无尽,所以表现出庄子对学习、修身伴随一生的态度和见解。同时也可以看出庄子对待知识时常带有批判的态度。
(2)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瓦解。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所以孔子的教育内容方面比较重视礼乐。希望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
墨子出身卑贱,曾是个经与制造车、械的手艺人。墨子重视实用,代表下层人民的利益。墨子最早师从于孔子,但由于出身的不同,导致墨子转而批判儒家,体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当时儒家是主流学派,所以如果想让世人接受墨家学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论辩能力。除此之外,墨家比较重视科学与技术教育。墨家的科学和逻辑学,都是这种创新精神的结果。
庄子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他目睹纷争战乱带来的灾难,也看到当时士人以个人的政治主见干政,朝令夕改,纷纷扰扰,故而对于知识有一定的批判,也因此重建了自己的知识论。
三、教育心理学
56.根据材料回答:看上去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实践,可能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因为这些实践不鼓励创新性,不奖赏创造性,而会剥夺学生从事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传统上大规模使用的标准化测验是最为有效的一尽管可能是无意的一压制创造性的工具,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在这方面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这并不是说测验本身是个坏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使用了什么样的测验。
当前流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看上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支持和鼓励创造性,而要奖赏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意味着要鼓励学生(1)创造(2)发明(3)发现(4)想象(5)假设(6)预测。
(编译自Sternberg.R.Teacning for creativity 2016)
(1)据上,阐述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4个基本途径。
(2)2020年1月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4个方面学生考查要求。结合材料,谈其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有何积极意义。
(3)用材料提到的6种教学策略,以一种学科为例,设计一项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方案,要求①至少用到两种教学策略②方案包含目标和操作步骤。
【上海高顿考研参考答案要点】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改革标准化测验,强调教育评价的多样性。
(2)答题思路:结合创造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先论述高考评价体系的特点,以及内涵再强调创造性的要求所带来的高考改革:比如要求具备创新性试题,创造性试题的要求,创新性试题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问情境和试题结构的新颖性这热会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新规律和引导学生得出新结论,从而促进学生版创造性的发展。
例: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技术和各种实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独特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造性适应品质等心理品质。
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有:生理基础;知识经验;社会文化和育观念;个人心态、人格特征和认知习惯。
测量表中的维度旨在强化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的知识经验以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允许学生“求异”性思维的存在,开拓学生的视野,支持学生的创新思维。《高考测量表》中的这些指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具备创新能力的思维习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结合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根据课堂授课的要求,进行教案的编写。注意在其中对于创新方法的运用,在各个步骤中加以明确。
例:用脑激励法主张学生创造性的搭建积木城堡。
脑激励法指数师在教学当中先提出问,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用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做评论,直到质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①活动内容:比如说给学生分组,每组分配适量的积木和一定数量的小人偶,让小组讨论建造出一个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人偶安置的城堡。
②活动过程
第一步:公布活动主题。教师首先公布活动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自己是否读了题意,请学生转述活动内容和目的,保证学生理解正确。
第二步:在定时间内讨论与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积极的发言,积极的思考,教师在讨论的过程当中,需要循几个原则:第一:不参与评价:第二:异想天开,让学生观点越天马行空,越要给予鼓励;第三:观点越多越好;第四:鼓励学生综合表达见解,或者在他人见解的基上进行发挥。所有的观点都讨论之后,再来进行小组内部的汇报和总结。教师定好讨论时间和小组汇报和总结时间。
第三步:在规定时间内制作过程。给每个组制作时,由他们去达到目的,教师不要干预学生,由学生自己进行,各组带有竞争的性质,当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查看和点评。
第四步:教师对各组成果评价与各组学生互评。教师要特意提到有创意的做法,体现创造精神的环节,和表扬有创造性人格的学生。请学生再评价和沟通创造的价值与作用。
四、教育研究方法
56.材料:系统授课法和自学辅导法对数学学业成绩效果的影响。在中国知网以系统讲授法和自学辅导法为检索词进行全文检索,检索出4篇文章,在仔细调研读此4篇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方案。在初一新生中随机选100人,据小学结业考试中数学成绩,将得分相同或相近的学生配成50对。随机分配形成2个实验班,随机命名为1班和2班。1班采用系统法教学,2班用自学辅导法开展教学。一学期后进行数学测试。经分析,其1、2班数学平均分分别为85、88,标准差分别为5.5和10.5。两班的平均成绩差异的Z值为1.79。根据测试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1)材料中文献检索的错误的地方,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
(2)材料中体现了哪种实验教学法,并说明优缺点。
(3)材料中分组的问题。
(4)从数据中可以得到什么研究结论?为什么?
【上海高顿考研参考答案要点】
(1)文献检索确定的关键词缺少,只检索了系统授课法并自学辅导法。可以检索“系统授课法”,“自学辅导法”,“系统授课法并自学辅导法”。
(2)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优点: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较高。有控制组,许多影响实验的无关因素互相抵消了,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敏感性,又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缺点:没有前测,无法确定实验处理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受试者有不同的效果,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
(3)此实验采用了匹配法,主要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一些重要条件上相等或接近,从而控制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但是匹配法在分组的过程中操作比较复杂,在分组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同时通过结业成绩作为匹配的依据,无法完全代表两个学生的数学能力。
(4)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两种方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上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别。根据研究假设,数据统计分析应该使用独立样本的双侧Z检验,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相应的临界值为1.96,数据统计结果Z=1.79小于1.96,因此两种方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上的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就是“2021考研311教育学试题解析-分析论述部分”的相关内容。更多考研相关内容尽在上海上海高顿考研试题频道,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