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名称:社会保障概论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
《社会保障概论》包括绪论和9章内容。上篇社会保障总论包括: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制度模式、法制管理和保障水平等。下篇社会保障分论将七大社会风险归纳为四个部分,即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健康风险与保障、职业风险与保障、老残风险与保障,主要讲授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与管理服务体系。
绪论介绍了社会保障学的学科属性、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社会保障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社会保障学的意义和要求等。
上篇社会保障总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介绍社会风险及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等问题。
第二章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四个时期:社会保障的形成时期(1601-1889年)、社会保障的初步发展时期(1890-1947年)、社会保障的全面发展时期(1948年-20世纪70年代初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社会保障模式。主要介绍了从19世纪80年代德国所实施的单项社会保险法之后,各国的多元化发展状态。本章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定位、再分配目的、财务模式和保障水平为划分标准,介绍了目前社会保障模式的四种类型,即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和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四章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主要阐述了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服务体系、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和组织、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问题。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主要描述社会保障水平的概述、界定、理论价值,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实践与经济效应比较。
下篇社会保障分论
第六章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从生活救助、灾害救助、专项救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保障的这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健康风险与保障。从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及医疗救助等方面介绍健康保障制度。
第八章职业风险与保障。从职业风险的概念界定以及应对机制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第九章老残风险与保障。以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三大功能为主线,聚焦养老金、老残护理服务、老年福利及残疾人福利等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老残风险及保障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相关实践。
绪论(考核比例:2%)
绪论介绍了社会保障学的学科属性、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社会保障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社会保障学的意义和要求等。主要是让考生了解社会保障学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等。主要为初学者提供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况。
1.社会保障学的学科属性
社会保障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和交叉型学科。如何定义社会保障一直争论不休,有社会安全、经济制度之称。学者和政治家们从不同学科背景及视角来定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实践活动也及其复杂性和多元化,至今全球没有一致的社会保障定义。
社会保障学科属性体现以下三个特征:
(1)马克思主义为其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石
(2)综合型与交叉性
(3)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
2、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社会保障是工业经济社会的产物,除外天灾,失去土地的工人家庭还要面临工伤与职业病、失业导致的孩子养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风险问题。社会保障学系统研究国家抵御这些社会风险的制度安排。
3、社会保障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社会保障学主要研究国家为抵御上述社会风险如何进行筹资、确定待遇和覆盖哪些人群,总结经验教训和规律性问题以少走弯路。
4、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保障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5、学习社会保障学的意义和要求
伴随城镇化和老龄化的进展,社会保障问题愈加重要。亟待研究的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创造的就业岗位多起来。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考核比例:8%)
一、考核内容和学习目标
风险的概念及其不确定性的理解。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工业经济的社会风险和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和服务体系,是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组成部分,写进各国宪法。主要目的是让考生了解社会风险及社会保障定义、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由此掌握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1.社会风险定义及其种类
2.社会风险及其基本特征
3.社会风险管理中的保障模式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1.基本原则
社会风险全覆盖的制度安排
应保人群全覆盖的执行力度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保障待遇
2.本质特征
公共性与普惠性
互济性与二重性
福利刚性与持续性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
1.按照社会风险分类划分的社会保障体系
2.依据保障内容不同划分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社会保障的核心功能
1.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
2.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3.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保障思想
2.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3.西方社会保障思想流派
二、重点和难点
考核重点:(1)社会风险。重点讲授国际劳工组织102号《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及建议书中的7大风险与特征。社会风险即人人可能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的风险,包括生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伤有所疗、失业有所帮、老残有所养、灾难有所救。(2)以应对风险而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站在风险角度理解和熟记社会保障的整体建设原则、功能和本质;各项制度的特征和内容;保障体系与架构。
考核难点是准确阐述工业经济下的社会风险和社会保障的社会背景。例如,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产生的社会背景,1935年美国《联邦老遗残持续收入保障法》与1929年以后的经济危机的关系。深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与核心内容,客观陈述西方社会保障思想流派及其主张。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考核比例:5%)
一、考核内容和学习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与制度演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本章的社会保障仅指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总体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社会保障的形成时期(1601-1889年)、社会保障的初步发展时期(1890-1947年)、社会保障的全面发展时期(1948年-20世纪70年代初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目的是让考生掌握社会保障所经历的四个时期及其标志性事件,以及中国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形成时期(1601-1889年)
1601年英国《旧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9世纪80年代,德国一系列社会保险立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2、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社会保障形成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初步发展时期(1890-1947年)
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和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劳动保险立法,是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发展时期的两个重要事件。
1、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2、苏联劳动保险立法的国家保险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全面发展时期(1948年一20世纪7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社会保障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福利国家的浪潮下,发达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迅速增加。
1、《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体系
2、福利国家的建立、改革与发展
3、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的最低标准
4、本阶段社会保障发展主要特征
第四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
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陷入困境,进入改革时期。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果
第五节中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介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架构、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1、中国近代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保障的发展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与体系
4、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考核重点和难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四个时期,《贝弗里奇报告》的发布及其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部分的难点是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路径及成果,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考生需要在课本学习基础上多了解社会保障改革实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