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国民收人账户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账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虽然它没 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浪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如何相互 联系6因而,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 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账户知识。
国民收入账户的发明和运用被称为“世纪性杰作”。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廉戴利认为: “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账户——今 天称之为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_格林 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学者赞同。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内生产总值这个国民收入账户核心概念的一些基本知识吧。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度量的是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 年)内,一个经济体(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当期市场总值。
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1.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计 算中间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指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 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
程中的产品和劳务。
计算最终产品价值时用增值法(vdueadded),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产值,即计算销 售产品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间产品费用之间的差额。
为了弄清这一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
假设一件上衣从生产到消费者最终使用需要五个阶段:种棉、纺纱、织布、制衣和销售。 假定棉花价值为15元,并假定它都是当年新生产的价值,不再包含为生产棉花所费的化肥、 种子等价值(尽管这个假设不符合现实,但是为说明问题起见,我们不妨这样假定)。再假定 棉花纺成纱售价20元,于是纺纱厂生产的价值是5元,即增值5元。20元的棉纱织成布售价 30元,于是织布厂生产的价值是10元,即增值10元。30元的布制成成衣销售给零售商为45 元,于是制衣厂生产的价值是15元,即增值15元;零售商卖给消费者为50元,于是零售商
在售卖中增值5元。可见这件衣服在五个阶段中的增值共计:15+5+10+15+5=50 (元),正好等 于这件上衣的售价。这里,由于成衣销售给消费者就不再出售了,属于最终产品,而棉花、棉 纱、棉布则称为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其他商品。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我们要么计算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增值额,要么直接计算最终 产品的销售价值。如果我们直接将各阶段产品的售价直接相加,15+20+30+45+50-160 (元), 将大大高于本年内生产的新增加值(50元)。
2.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 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假如中国一年生产10万件上衣,每件上衣售价50元,则中国一年生产 上衣的市场价值为500万元。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假如某企业年生产100万元的产品,只卖掉80万元,所剩下的20万元产品可以视为企业 的存货投资,同样应该记入当年的GDP。相反,如果生产了 100万元的产品却卖掉120万元, 可以认为企业进行了 20万元的存货负投资,记人当年GDP的也只能是100万元。
4.GDP是一个流量概念。
作为一个流量概念,GDP仅度量某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价值,不计算以前时 期产值。例如某人花20万元买了一套旧的商品房,这20万元就不能记入当年的GDP,因为它 在生产的年份已经记过了。但如果卖这套旧商品房的经纪人得到了1万元的佣金收入,作为当 年经纪人在出售旧房中提供劳务的报酬,应该记人当年的GDP。
5.GDP是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属地的概念。与 此相联系的GNP是一个属人的概念,它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例如,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 — 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 国GDP —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如果某国的GNP超过GDP,说明该国国民从外国获得的要素收人超过了别国国民从该国 获得的要素收人,而GDP超过GNP正好说明了相反的情况。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 相对重要性上升,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
(二)国内生产值的一些缺陷
GDP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的单个指标,但仍存在问题。
*9,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 动、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一国产量水平的变动,但产量 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指标无法用GDP的 变动来衡量。
(三)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方法
gdp计算的是一年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期市场总————
核算GDP有多种万
值。从理论上说,似乎只要把所有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加总就可以得&
到GDP 了,然而事实上不大可能这样计算。这不仅因为无法找到明法和生产'法(也被 确的标准来区分最终产品,而且即使真能按产品差别来划分最终产称为#n法)。
品,最终产品的清单也是为数众多的一长串。在这样的情况下,用
它们乘以各自价格并加总,实际上也不可能对一国的GDP进行精确核算。现实中,核算GDP 有以下几种典型方法。
1.支出法
为了弄清支出法的核算原理,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生产成衣的那个例子。这个例子不仅说 明了总产出是指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增值的加总,而且说明一年内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为什么?
因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例如生产了一件上衣卖50元,就 是购买上衣的消费者支出了 50元,而这50元就是当年通过产棉、纺纱、织布、制衣和销售五 个环节新增的价值。上衣是这样,千千万万最终产品的生产都是这样。因此,从全社会的角度 来看,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当然,总产品未必就能在一年中全部售卖掉,未 售出的部分相当于厂商的存货增加。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视为厂商的存货投资,是厂商除了固定 资产投资之外的另一种支出,自然也是总支出的一种。因此,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了解了这 一点,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认十算GDP的支出法。
产品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就是通过 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谁是最 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终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终 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 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
(1)消费
消费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电视机、冰
箱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品、衣服等)和服务(如医疗、旅游等)的支出。注意,居民建 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2)投资
投资指的是増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 示。为什么投资的物品也是最终产品呢?资本设备难道不是像中间产品一样用来生产别的产品的 吗?它难道不属于中间产品吗?要知道,资本物品(如厂房设备)和中间产品之间有重大区别: 中间产品在生产其他产品时被全部消耗掉,而资本物品在生产别的产品过程中只是部分被消耗掉。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被称为折旧,它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 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例如,一台机器使用年限虽然未到,但过时了,其价值要贬损。
关于投资这项支出,还有两点需要说明。
*9,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 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厂商存货价值的增加,减少时称为存货负投资。
第二,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 个时点上的资本总量。假定某国在2005年投资是900亿美元,该国在2005年末的资本存量可 能是5 000亿美元。由于机器厂房每年会不断磨损(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假定2005年的磨 损是400亿美元,那么上述900亿美元的投资中就有400亿美元用于补偿旧资本的耗损,称为 重置投资,净增加的投资只有500亿美元。可见总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用支出法计算 GDP时指的投资是指总投资。
(3)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用字母G表示,比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 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外一 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政府购买时通过雇用公务人员、教师、医 生,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人从一些人或一些 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的救 济金,不是因为这些人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而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靠救济生活。
(4)净出口
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用字母X表示出口,字母M表示进口,X-M则表示净出口。 一国进口应该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人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 产品的支出。一国出口则应加入本国总购买量中,因为出口表示收人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 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人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4个项目相加,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可写成:
表4-5是我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
表4-5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 (1980年以来若干年份>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收入法
为了弄清收入法的核算原理,我们还得回顾生产成衣的那个例子^这个例子不仅说明一年 内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还说明总产出总等于总收入。为什么?
假定棉农共生产了 15万元的棉花,并假定这15万元就是新增价值,那么,这15万元的价值 就是生产棉花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创造的。这15万元棉花卖给纺纱厂纺 成纱卖出20万元,增值5万元。为什么会增值呢?因为把棉花纺成纱也要投人劳动、资本、土地 等生产要素,这5万元的增值被认为就是这些要素共同创造的。由于企业使用要素必须向要素所 有者支付代价,使用劳动要支付工资,使用资本要支付利息,使用王地和其他无形资产要支付租 金。因而这5万元的增值要转化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假定工资是2万元,利息是1*5万元,地租 和其他无形资产的租金是0.5万元,则5万增值中还剩余1万元是纺纱厂经营者的利润。纺纱厂是 这样,织布厂、制衣厂和零售商的情况也是这样,它们生产过程里新增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 素的报酬和企业利润。这里我们把利润视为产品价格扣除原材料成本、工资、利息和租金等成本 支出后的余额,实际上是支付给企业经营者的要素报酬。上例中5万增值中工资、利息、租金之 和为4万元,则利润为1万元。如果工资、利息和租金之和为5.5万元,则利润为负05万元,说 明企业亏损了。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要素提供者的收人,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就必然总等于总收入。
收人法(income approach),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从收入角度,用 要素收人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严格说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中除了生产要素收人构
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GDP应包括以下 一些内容:(1)工资、利息和租金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 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是指人们给企业所 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人,如银行存款利息和企业债券利息,但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 贷利息不包括在内。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人及专利、版权等收入。(2)非公司 企业主的收人,如医生、律师、会计师、农场主和小店铺主的收人。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 我雇用,其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的收入。(3)公司税前利 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的股息和红利以及公司的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 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赠和消费者呆账,它 们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人,但总会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国民 收入是根据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价格来计算的,而GDP是根据购买者支付的价格来计算的, 这两种价格的差别在于间接税,即营业税、国内货物税、销售税或周转税。(5)资本折旧, 它虽然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该计入GDP中。
以上前3项所包括的内容也常常被称为国民收入。因此,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二 国民收人(工资+利息+利润+租金)+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_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折旧。
理论上,在这种核算方法下计算的GDP应该和支出法计算出的数值相等,但实际核算中 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实践中,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的GDP分为4项:
(1)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3部分。
(2)生产税净额:政府向企业征收的生产性税费(即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 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政府向企业发放的生产性 补贴后的差额。
(3)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
(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 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
表4-6是我国按收人法计算的GDP。
3•部门法(生产法)
部门法(sector approach)又称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它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 部门的增加值来直接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 GDP来源。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化学工业、金融保险业等17个部门, 进行生产或部门法统计。
(四)其他总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弄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还需要弄清国内生 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人和个人可支配收人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s, N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而是以前创造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因而从理论上讲,与GDP或GNP相比,NNP是更为可取的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 总量指标。然而,由于折旧占GDP或GNP比例一般来说相对稳定,用GDP (GNP)与NNP在 表示经济活动总量变动意义上差别不大,人们一般更习惯采用GNP或GDP概念。
广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泛指GDP、GNP等经济活动总量。宏观经济学中我 们经常提到的“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都是指广义国民收人。
狭义国民收人是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人,即工资、利润、利 息和租金的总和。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企业的转移支付并加上政府支付给企业的补 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提供生产性服务中所得到的报酬。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虽然 构成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人;相反,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虽不列人产品价格,但要成为 要素收人。故前者应该扣除,后者应该加人。
3.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perscmalincome, PI)是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生产要素意义上的国民收 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人。例如利润收人中要给政府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 作为盈佘公积金,只有一部分才会以股息或红利的形式分给个人。职工收人中也有一部分要以社会保 险费的形式上缴有关机构。另外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各种形式从政府那里得到转移支付,如退休军人 津贴、工人失业救济金、职工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因此,从国民收人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 润、公司未分配利润和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了个人收人。
4.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是指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 人收人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如税收、养老保险等)之后剩下的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