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考点解读: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统计F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调查胼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已经加工过的综合资料进行再加工,使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工作阶段来说,统计整理主要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统计调查搜集到的原始资料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不系统的,只是反映总体单位的特征。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加工整理,这些资料才能系统化、条理化,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才能反映总体的本质规律和内部关系,这也是我们统计认识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统计整理是从对个体量的观察到对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统计对社会现象总体数量描述的准确性和分析的真实性。统计整理也是一个信息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以前统计整理强调去粗取精,通过整理信息量逐级减少,但现在统计整理更注重信息的开发,通过整理信息量逐级增加。
(二)统计整理的形式
统计整理的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逐级整理,它是按照管理系统自下而E地逐级进行整理。我国定期统计报表一般是采取这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就地审查核对资料,便于向各级领导管理机关提供统计资料,更好地发挥统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作用。另一种是集中整理,即将全部原始资料集中到中央或某一级的统汁机关,直接进行整理。它的特点是缩减整理资料的时间和环节,登记性误差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小,如快速普查、重点企业快速电讯报告等,可以采用这种组织形式。也有将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应用的,叫做综合整理,即对某些简单的重要指标窦行逐级整理,而其他一些指标则将原始资料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中整理。
在统计实践中,许多部门对统计资料的整理还采用了汇审汇编的形式,即由所属单位的统计人员自带报表和有关资料集中到综合单位,分工协作,共同审核、汇总和编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资料整理的准确性和及时上报,也有利于相互交流经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整理是一项周密细致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其基本步骤有:
1.制定统计整理方案。统计整理方案是统计整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分组标志的选择,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一整套整理表、综合表的设计和编制说明,规定统一的填表目录,其内容完全服从于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要求。
2.审核原始资料。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必须对调查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检查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即检查所有被调查单位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时间上报;调查资料的内容是否合理,各个项目之间有无矛盾,各项数据在计算方法和结果上有无差错等。
3.统计分组(分类)。根据统计整理方案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以区分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别。揭示现象内部的联系,达到对被研究现象进行准确的数量描述和数量分析的目的。因此,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
4.统计汇总。在分组的基础上对总体各组的单位及有关标志进行汇总和做必要的加工计算。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5.编制统计表。将汇总整理的资料,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概括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具体表现和有关联系。统计表是统计整理的最终成果。
(四)统计整理的方法
1.手工整理。指采用手工操作方法,进行调查资料的汇总整理。手工整理方法有下列四种:(l)点线法。点线法是在汇总表上划点或划线作为记号的汇总方法。(2)过录法。过录法就是将调查资料过录到预先设计好的汇总表上,然后计算加总,得出各组和总体的单位数,标志值以及合计数。(3)折叠法。折叠法就是把所有的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数值折叠在一条线上,进行汇总得出标志值的合计数。(4)#片法。卡片法就是利用特制的摘录卡片作为分组计算的工具,在调查资料多、分组细的情况下宜于采用。
2.电子计算机整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统计部门已经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汇总,不仅能及时整理、汇总大量的统计资料,而且还可以将大量统计资料贮存起来备用。电子计算机整理汇总,包括对原数据的加工、贮存、合并、分类、逻辑检查、运算以及打印整理表等全过程,如果再把预先设计好的分析程序、数学模型输入电子计算机,还可进行必要的数量分析。电子计算机整理汇总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我国统计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