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相关分析的一般问题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

  一切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只不过有的现象间关系紧密些,有的关系松散些,乃至町以认为不存存联系。客观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出来。例如,农产品产量与施肥量、日照时间、降水量之间,人的衣服型号与领围、袖长、胸围、身长之间,储蓄存款额与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之间,劳动生产率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等等,都存在着数量七的关系。现象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函数关系,另一种是相关关系。

  (一)函数关系

  函数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着完全确定的数量关系,即一个现象的数量发生变化,另一个现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与之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例如,一个单位的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平均工资,总成本=产量×单位成本,商品销售额:销售量×单位价格等都是函数关系。上面各公式中,当公式右边的一个或几个变量发生变化,左边的变量都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二)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数量上的依存关系,但其关系值不确定。相关关系有两个特点:

  1.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间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一个现象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另一个现象也会相应地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例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储蓄存款也会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肥量,农产品产鞋也会有所增加。

  2.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之间的具体关系值小确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为每月每人100元,储蓄存款增加额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成本会降低,但具体降低多少可以有多个值。

  在相关分析中,通常把其中起影响作用的现象作为自变量,用符号x表示。把受自变量影响而相应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因变量,用符号y表示。例如,在研究劳动生产率对生产成本的关系,居民货币收入与银行储蓄存款的关系时,劳动生产率和居民货币收入均为自变量,生产成本和银行储蓄存款额为因变量。如果两个现象间互为根据,究竟哪个现象为自变量,哪个现象为因变量,则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如工业总产值与工业贷款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研究工业生产规模对贷款需要量的影响,则应将工业产值作为自变量。如果要研究贷款额对工业生产规模的影响,则应将工业贷款作为自变量。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无论哪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的现象之间的朕系,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关系,而不是外加和臆造的关系,否则,这种研究会脱离实际,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