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稽查员老罗率四人检查组至某服装生产企业A公司进行常规纳税检查,检查前的案头分析发现,A公司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大税种的税负明显偏低,但实施现场检查后就是分析和寻找不到偏低的真正原因,从大到料、工、费的配比,至小到辅助材料及零星费用的发生,A公司的会计处理很是合乎情理和逻辑关系,未能发现疑点。另外,检查组还对A公司会计核算的合规性进行了仔细检查,希望能够从一些违规或异常的会计处理中发现破绽,但均一无所获。这一方面让老罗预感到遇到了应对纳税检查的“高手”,但另一方面也坚定了老罗弄清情况的决心。为了找出破绽,老罗决定从自己擅长的基础情况摸起。
老罗向A公司索要了公司前三年的会计报表(包括报表附注)、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各种与会计核算和纳税有关的检查报告及处理决定、公司的购销合同及其他重要文件等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认真审阅后,老罗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即A公司会计核算比较规范,纳税意识较好,公司从未因纳税问题受到任何处理处罚。尽管三年来公司的产值有所增长,但盈利水平却一直很低,每年仅有少量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交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负随销售额的增加仅略有增加。但从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可以看出,A公司对外销售的货款回笼情况良好,三年来,应收账款不仅没有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也没有出现过一笔坏账损失。另外,老罗还对A公司日常会计核算的政策、方法和流程进行了仔细分析,基本掌握了A公司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律和习惯。
带着了解到的A公司的上述大量信息,老罗再一次翻开了A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用已储存了大量新信息的思维重新审阅会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阅读报表附注的每一项说明。这一次,老罗不仅再一次审视了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每一个可能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形,而且还与已经掌握的A公司的信息进行一一对比分析,看是否存在相互矛盾或不符合情理和逻辑关系的情形。功夫不负有心人,老罗终于在会计报表附注说明的关联方关系中发现了应付公司董事长的485万元(挂其他应付款),询问A公司财务经理,得到的答复是A公司因采购原材料缺少资金而向董事长个人的借款,果真如此?老罗打开了相关其他应付款的明细帐页,发现三年来A公司欠董事长的资金从无到有且有增无减,A公司真的因经营需要而缺乏如此大额的资金吗?这时,老罗马上联想到此前了解到的A公司货款回笼情况良好,并不缺少资金周转的情况。再说,即使因采购原材料的一时需要而借款,但在公司有了资金后为何不仅没有及时归还?而且欠款还有增无减且长期不还呢?这些疑惑让老罗陷入了沉思。
善于从事基础检查的老罗仍不动声色,他打开了公司欠董事长485万元其他应付款的所有会计凭证,发现485万元虽全部借记银行存款,但实际上全部为现金缴款单。再三考虑后,老罗决定约谈公司董事长。老罗向董事长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你还记得公司欠你多少资金吗?公司欠你的资金与你办理了何种手续?你给公司的借款是以何种资金形式给公司的?对这三个问题董事长一个也说不清楚,只是重复说都是财务部帮助办理的,要请财务经理解释。这时,老罗请两位检查人员继续与董事长谈话,自己与另外一位检查人员一同找到财务经理,用较严肃的表情告诉财务经理,他们已向公司董事长就公司长期欠其大额资金一事提出了三个问题,董事长已就其知道的情况如实进行了回答,希望财务经理对此问题也能够实事求是予以说明。听到这里,财务经理由于不知道董事长已经说出了什么情况,但又不好离开去询问董事长,只好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见两位检查人员异常严肃,犹豫了片刻,只好如实交代了问题。
原来,A公司平时将对外销售且无需开具发票而取得的现金收入先由公司财务部收取并汇总,达到一定数额后就以欠公司董事长的名义挂到其他应付款账户,三年来共累计挂欠款485万元。不但偷逃了增值税,而且还偷逃了企业所得税。最终,A公司自然受到了应有的处理和处罚。
分析:
上述案例说明两大问题:一是在进行纳税检查前,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如果对被检查单位的情况不了解、不熟悉,一头扎下去不仅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劳而无功。而如果能够对被检查单位做到了如指掌,则将会使得检查工作胸有成竹,应对自如。检查人员要知道,对被检查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是纳税检查前必须完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常常会使得检查工作事半功倍。二是检查人员务必勤于、善于分析和比较被检查单位的各种信息,在了解和掌握了被检查单位的大量基本情况后,再用掌握的这些信息所推断出的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的情形去核对被检查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附注,或反过来,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附注反映的经济事项所应该表现出的情形与已经了解和掌握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就很容易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的更多疑点,提出更多的疑问,从而很可能使得整个检查工作豁然开朗,取得意想不到和事半功倍的成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