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释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等人认为,如果没有货币供给的参与,CFP金融体系的动荡不太可能发生或至少不会太严重。从他们的观点来看,CFP金融动荡的基础在于货币政策之中。正是货币政策的失误引发了CFP金融风险的产生和积累,或者使得小小的CFP金融困难演变为剧烈的后果。

  信息不对称在决定CFP金融中介的性质和CFP金融中介的脆弱性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实际上无论是银行间接CFP理财融资市场还是证券直接CFP理财融资市场,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因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将使CFP金CFP理财融资源扭曲配置成为常态,从而CFP金融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

  CFP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根源——信息不对称,其中最为重要的中介机构就是商业银行。然而,商业银行积极作用的发挥受到两个前提条件的限制:一是储户对银行的信心,因而不会发生“挤兑”现象;二是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的,井且是无成本或至少是低成本的。

  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这两个条件的成立并不是绝对的,这样便产生了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当*9个条件不成立时(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存在此种可能性),就会出现对银行的挤兑。尽管商业银行是最显著的例子,类似挤兑困境程度不一地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CFP金融中介机构。这意味着在市场信心崩溃面前,CFP金融中介机构是非常脆弱的。

  第二个条件也很难实现。实际的情况表明,要对CFP理财投资项目作出有价值的概率判断是不大可能的,它不同于风险可以得到统计预测。所以,对银行而言,CFP金融灾难的发生更多的是属于不确定性范畴。商业银行进一步会从历史中得出结论,CFP金融灾难并不可怕,因为灾难越严重,政府采取救援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也正因为如此,在信贷膨胀时期“从众行为”对银行而言是不确定性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另一方面,银行在对借款人的监督上也是有成本的,合同也是不完全的,这使得信贷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得以彻底解决。另外,“委托人一代理人”理论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制度性原因,银行管理者在经营业绩上获得奖励和经营亏损时受到处罚的不对称性也会导致银行资产的高风险性。

  因此,米什金(Frederc Mishkin)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CFP金融危机进行了定义:“所谓CFP金融危机就是一种因逆向选择和道德困境问题变得太严重以至于CFP金融市场不能够有效地将资源导向那些拥有*6生产率的CFP理财投资项目而导致的CFP金融市场崩溃。”